《红楼梦》风月宝鉴与中国文化
在《红楼梦》文化象征当中,风月宝鉴是最重要的文化意象之一。
风月宝鉴的一面是生,一面是死;一面是美人,一面是骷髅。在中国古代有将美人与骷髅放在一起对比的文学传统。在西方也有这样一个传统,《茶花女》中的相关情节,原本美貌的女子,在她的陵墓打开之后,只剩下骷髅,使爱慕他的男子神志不清,难以接受。
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需要从人性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另外,还要思考风月宝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问题。
生与死是人类的永恒主题。生命之美好如绚烂的花朵,在人则是正当风华美丽的女子;死亡之哀叹犹如落花随流水,在人则化成骷髅作黄土。中国人与西方人同样都有这样对生命的赞叹,同样也有对生命难以挽回的逝去的哀叹,这也就不奇怪他们为何都以美女、骷髅来象征生死问题。
但是如果深层次的思考风月宝鉴的意义,则不仅仅是所谓的教化作用,所谓不好好色等等。风月宝鉴的美女一面代表了人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人所共有的,也是不可能磨灭的,只要人有生命,就会有欲望。然而,不节制的欲望则是人的生命走向了反面,成为了死亡的前奏。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另一方面,风月宝鉴是骷髅头的那一面,代表着死亡。这不仅仅是对人的恐吓作用,而是让人在拥有生命的时候明白,只有牢牢记住死亡的阴影,才能看透生命的本质,明白相伴人一生的欲望终究是美梦一场,从而达到节制自己的欲望的作用。
总之,正如《红楼梦》中的因果结局一样,所谓向死而生,向生而死。人需要承认人有欲望,也需要节制欲望,从而实现两者的平衡。
风月宝鉴的正反两面,是生与死。生与死不是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讨论范围。孔子所谓:“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的这句话代表了中国人对于生命的认知,虽然后来中国接受了佛教的影响,但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并没有改变。如果从思考人性的角度来讲,对人做全面的思考,必须思考生,也思考死。这样才能全面透彻了解人性的问题,参透生命中的喜悦、忧伤、恐惧、欲望、振奋与失落。
如果从孔子的这句话来参照,那么《红楼梦》中对于时光的流逝,美人的逝去等等则有较深入的认识。这也就难关当中能够会有风月宝鉴这一节了。
中国传统文学中也不乏美人与骷髅并举的情节。思考生死不深入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问题。《红楼梦》中虽然作者也有哀叹,但还没有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哲学思考,主要还停留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兴衰起伏、美人逝去等等的认识,虽然文辞优美,但未能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