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阻碍了你继续成功?——资格感
人之所以不自信,就是因为缺乏资格感。李万博老师
改变语言模式,就是改变潜意识,就会逐渐改变资格感,从而改变人生命运!——万博
气场 ,是天地万物所有的能量,可以传递信息,带来感觉,相互影响。
人的气场,就是人体所有的能量场,通过一个人的思想、形象、言行举止向外散发的影响力。
什么样的人看上去是显得气场强大呢?
他应该有着强烈的不容忽视的存在感,在人群中就一眼能看到他,由内至外散发着自信、淡然、从容,举手投足举重若轻,显得有底气也特别有能力,而这些元素一定是源于他内心具足的资格感。
资格感 ,这三个字听起来很简单,细想又很生疏。
资格感这个词是NLP心理学名词。资格感缺失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这份资格感决定了我是什么样的人,资格感的根本来源是与父母的连接。
那么,什么样的表现算是缺乏资格感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未必能完全了解自己,或许在接下来的分享中你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缺失资格感的表现。
比如:有次在《总裁演说思维》课堂上,有位学员问我,老师,像我这样学历不高的人,应该很难学会演说吧?
一件事还没去做,就给自己贴个标签:我(估计)不行!
“每一个缺乏资格感的人,内心深处总有一句‘我不行’、‘我不配’的定义。这几个字就像魔咒一样,深深藏在信念深处,甚至自己都不曾意识到。”
一旦做事的时候就会自动冒出来,像一根无形的绳子,牢牢地控制着、束缚着你,让你感觉人生有很多牵绊、很多纠结、很多困扰,结果遇事总退缩,不敢想、不敢信、不敢做,就是这根隐形的绳子阻碍了我们的自信,束缚了我们的幸福人生。
图片上冲你举着手指说“你不许……”“你不能……”的这个人,会让你想起谁?
很多人会想起小时候父母限制自己时的样子。
“你不许玩这个游戏!”
“你就不能考次第一名吗?!”
“你看人家的孩子分数多高,你能有点出息吗?”
“咱家祖祖辈辈都是小老百姓,咱哪买得起啊?”
…….
成长过程中父母过激的评判话语,就像给孩子下的魔咒。父母当然都是真心爱孩子,动机都是为了孩子好,但行为方式未必会起到好的效果,负面的话语说得太多,会给孩子内心形成创伤,父母的话都会被孩子忠实地接收,最终成为他人生的魔咒。
小时候会被贴上各种负面的标签,孩子的潜意识是会接收的,虽然长大后不记得了,但遇到事情会本能的退缩,潜意识里有“我不行”的声音。
有些成年人以吓唬孩子的方式去“逗”孩子,把孩子吓得哇哇大哭感觉很好玩,其实这都容易给孩子内心形成创伤。
比如有女孩子小时候长得黑,就总有家里大人逗她:“这么黑,以后能找到婆家吗?”,“你妈这么好看你这么黑,是从垃圾箱里捡的吧?”
这种“逗”孩子的方式,很可能给孩子内心形成创伤,给她注入一种信念:我很丑,我不配获得父母的爱,我不配获得别人的喜爱!
这样的孩子就算长大后出落得很漂亮,她还是会自卑,因为内心里只相信自己是丑小鸭,别人再夸她也不会真的相信。当她看到心仪的男生,就可能会退缩,因为她内心有个魔咒:我没有资格获得别人的喜爱。
细思甚恐啊!
资格感的根源是与父母的连接,孩子会忠于父母,内心会认同父母的话,并形成自己的信念。
所以现在为人父母的你们就要注意,有时你无意中给孩子贴的标签,有可能会形成一个魔咒,会让孩子缺乏资格感。
与父母的连接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孩子会用模仿复制父母命运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比如:有些孩子从小目睹父母婚姻的不幸,有一种可能是,孩子会认为婚姻就是这样痛苦的。孩子内心中是最爱父母的,模仿就是孩子对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父母都不幸福,自己也没有资格获得幸福的婚姻。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徘徊在婚姻之外不敢进入,有人就算获得了幸福的爱情和婚姻,内心也经常跳出来一些念头:“我有资格获得这么幸福的婚姻吗?”“我会这么好命吗?”“他最近这么忙?会不会像当年我爸一样外面有小三?我会不会像我妈妈一样忽然失去这一切呢?”
当一个人内心不断患得患失、疑神疑鬼、抱怨,忍不住去试探……潜意识里的资格感缺失作祟,就会采取一些行为去破坏本来好好的婚姻,无意识地去创造条件来印证自己的认知:“你看,我说我就是没资格拥有幸福吧!”
还有人会去复制和模仿父母的生活状态。比如,从小生活贫苦的孩子,根植的信念就是: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穷人。就算长大后经过努力生活条件好了,但内心深处仍会觉得“我父母那么辛苦,我怎么可以活得这么轻松呢?”,所以这样的人不舍得花钱不敢去享受,但凡轻松奢侈一些都会有强烈的罪恶感,因为他内心里认为自己没有资格比父母活得更好。
我小时候曾给邻居家送新娘。新娘婆家是个普通的人家,一个小院几所房子,新房是刚修建好的,却特别低矮,进门之后要下台阶,屋内地面下沉了几十公分。明明是新房,为什么要建这么低呢?原来,婆家的习俗认为:儿子的房子不能比父母高。父母的老房子本来就不高,新房就只能往地下去挖,这样才能保证新房房顶不超过父母的老房。
如果孩子永远要比父母低,那么孙辈是不是该住地下室去了?如果一代比一代活得差,人类是不是早该灭亡了?
老天赋予我们每个人活得更好的权力和能力,家族系统的动力永远应该是向前、不断发展壮大的。只有一代比一代生活得更好,生命系统才能发展、壮大、向前。真正的孝顺并非只是言行上的顺从、物质上的奉养,更应该是让自己活得更好,让父母为自己感到安心和骄傲。
辛苦赚来的钱都是不该赚的。
很多人乍一听都无法接受:钱不都是辛苦赚的吗?为什么一定是辛苦的呢?真的不可以感觉是轻松幸福地获得财富吗?其实,这就是我们潜意识里的那根绳子,把自己陷入困苦的状态中无法自拔,也不愿意拔出来。
我有一位学员,她和老公两人经营着年产值上亿的企业,她的先生平时特别节省,也不愿雇用经理人,因为不放心,同时也觉得浪费,要求自己和老婆都必须战斗在生产第一线,只有拼命勤奋工作才可以安心。先生小时候家里很穷,白手起家做到今天,不放手不放心也体现了资格感的缺失:“我没有资格轻松愉悦获得财富!”在他的认知中,钱都是辛苦赚来的,唯有维持辛苦的状态才能让他感觉安全。
听完我在《总裁演说思维》课上讲“资格感”,我的另外一位合伙人分享她自己的真实经历。有次她在商场看到一件特别美丽的真丝睡衣,她两眼发直、反复抚摸,反复询价,但最后还是没买,“唉,太贵了,我回家都在厨房里,穿老公的旧衬衫就行了!”她的经济条件并不差,平时做其他的投资也很舍得花钱,可是对于一件真丝睡衣却缺乏一份资格感,因为在她信念深处:女人就该是穿件变形的破汗衫才是对的吧!一个女人如果你都不舍得给自己喜欢的,不愿意爱惜自己,谁会爱你、舍得对你呢?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种照镜子的感觉?总有一颗子弹打中你啊?
我讲演说课程时,总会听到有人说,“我真的想学,可是学费太贵了”“我让我老公来学,或我让我老婆来学”
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话我都觉得很痛心,什么叫学费贵啊?你自己不值得花钱吗?老公老婆能理解你不会说话不自信不绽放的痛苦吗?想学就去学,哪有那么复杂?
很多人都在追求幸福快乐成功喜悦,又往往认为这些应该附着在看得到的物质上。所以对于无形的投资,就会认为没有“实际意义”,对于自己内心的丰盛一直羞于提起,会觉得如果把钱花在自己的学习上,是一种无意义的浪费,自己都有一种过于奢侈浪费的犯罪感。
学费真的很贵吗?真的花不起吗?不是的,是你认为这钱不配花在自己身上。
当人生不值钱的时候,上课真的好贵。
“我没有资格”深藏于信念,像无形的茧,让人陷于辛苦纠结却无法解困。
不敢、不配、不能、也不愿自拔,甚至觉得陷在辛苦的状态才心安,不敢选择轻松的,而是选择艰难的,最后还会印证自己内心的声音,“你看我果然是不行不配的”。
很多人面对痛苦,纠结是改还是不改。有痛苦不愿改变,就是你内在有根绳子在束缚,就是资格感缺失的体现。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自己的资格感缺失的状态呢?
改变,是成功的第一步。
首先在认知的层面上要相信!相信有可能,相信一定会更好,凡是必有至少3个解决方法,越灵活越有能力,选择越多。
我要相信有可能,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困难不困难,也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不懂和不愿。
不知道怎么做就去用学习来解决,不愿意做就去改变自己的心态。
以下四句话是增强资格感的练习,将你要改变的内容加在后面,,但必须歇斯底里,用最大的声音,大到自己都被吓到的声音喊出来。比如——
我有能力成为演说家!
我有资格成为演说家!
我父母允许我成为演说家!
我自己允许我成为演说家!
一直说到你潜意识里完全接受,一直说到你身心合一地相信,一直说到你浑身发热、发光地去追求你想要的一切!
当一个人内在资格感具足的时候,会从内心里自信飞扬,会散发出独一无二的王者气场!
“我们要挺起胸膛大声说:我有资格,我值得拥有!”
(注:此文来自万博老师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