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接受了,才能改变
我们一生都是在不断的选择,接受,拒绝。易经讲世间大道,变是永恒的,不变的是这个道,所以叫变易,不易。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
心里有一个自己,似乎一直不太适合自己,我们所触摸到的东西,也都同样不适合自己。但是请进来不容易,要赶他出去,似乎更难。人人都痛恨费尽周折到手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恨的源头竟然是拥有一个不想要的自己,并且还是经常犯聪明劲儿的自己。
任何付出感、责任感、压力感、挣扎感、痛苦感,都出自于心不甘情不愿之感,源头上都是一种认知缺陷所导致的人格缺陷。
我们一生追求的其实只是一个更完美的自己。
人一旦真正抵达了心甘情愿,主动去接纳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就完善了自己的人格,任何付出感、责任感、压力感、挣扎感、痛苦感……都会彻底消失。
负面情绪=认知缺陷=人格缺陷=拒绝成长。
成长,就是去接受自己还没有接受的一切。就是去成长为,连死亡都能平静安详的人。
好的人生,不过就是心甘情愿接受了一切的人生。
所以,智者说,不要拒绝痛苦,每一种痛苦都是来帮助自己成长的。
你反感的言行,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某一个错误,一定对应着自己内在的某一种缺陷。
当你更加宽容释怀,你再也不去别人身上去发现错误了,自己内在的偏见,也就同步消失了。
你想要改变别人的某种言行,其实是接受不了在面对别人的某种言行时,产生某种状态的自己。
如果你能接纳在各种状况下的自己,或是完全不受别人言行的影响,对别人的言行不再妄加评判,并且毫无情绪上的反应,你就不会再有任何想要去改变别人的欲望。
强者,有很多的欣赏和喜欢;弱者,有很多的厌恶和愤恨。
强者,不是一个概念,指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生命力旺盛的人。
弱者,也不是一个空洞无物的名词,指就快要生病,或是已经生病在床上的人。
任何描述,越能在生活里落实为具体的行动,这些描述就越能产生作用。
一个人若能把自己遇见的事,相交的人,看过的书,自己的人生,都视为是认识自己,帮助自己灵魂成长的机缘。那么,这样的人将不会再迷失自己,这样的人接下来的人生都在吸收和采撷,都在感恩和喜欢,都在认真着、珍惜着、真诚着,随着他给自己累积的机缘越来越丰富,自身的营养就越丰富,看见的美也就更丰富,他注定会不断地与更优秀、更美好的自己相遇,他终将屹立在人生的巅峰。
人一生都在找寻的,并不是自己缺失的某种具体的东西,而是自己还不具备的认知和意识。所以,人们才会经常感觉到自己到手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到底是一些什么东西。
相反,认知和意识比较健全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已经拥有了一切,从而可以全身心地去专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
每一种“缺失感”的背后,真正欠缺的不过是认知和意识。
人只要觉得自己很可爱就行了,这种“可爱”仅限于自己值得自己去珍爱,根本无需等待任何其他人来疼爱。唯这样的人,可以自成风景。
反过来说,总是寄希望于别人来疼爱自己的人,只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很可爱罢了。
人只有等到自己真正觉得自己很可爱之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真的是一点儿不重要了。
世上没有什么事物是“改变了,才能接受”,只有“接受了,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