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课标

情境(二)——学课标小课题研究

2025-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西岩耕夫

赵老师新教育知合一831:

宜阳县董王庄乡小学

二.情境这一概念有哪些特点?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情境这一概念具有综合性,整体性,联系性,概括性,自在圆满,可以把零散的事物整合到一个场景中来认识。

或者说情境这一概念是另外一种视角,来观察日常事物的互相联系,浑然一体。这一概念并没有给世界贡献新的要素,世界还是原来的东西。她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一个整体来要观察认识事物。自然提高了认识水平。

围绕情境这个小课题,学习课标,发现其中讲了很多,又好像也没讲出什么新的东西。实际上它就是一种新的视角,从情境这个视角来观察语文学习,可以产生许多新的认识,提高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水平。

三.语文学习中情境可以分哪几类?

语文总是给人以比较零散头绪繁多的感觉。情境是一个视角,语文学习的整体,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做一个情境。

用情境这一视角,可以把语文学习做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也可看作一个整体情境。各学段的语文学习,同样也可以看作多个情境。

具体要分类,就必须至大无外,无所遗漏。

1.语言文体思维。

这是语文的主要情境。语文之所以是语文课,而不是品德课科学课,就在于他的主要任务是这个。语言文体思维只所以能看作是一个情境。因为他是独立学生主体之外的一个客观存在,一定阶段比较稳定的状态。要素繁多,内容复杂,看作一个整体情境,更好理解。

语言系统,文体系统,思维系统,在当前科学认知的基础上,都有明确清晰的内容。他是独立于学生主体之外,而客观存在的环境要素。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掌握这一内容。

2.文化主题

课标上有明确的表达,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及世界文明,占30%。

这也是独立学生主体之外的客观现实,虽然是以精神文明状态出现,好似不可捉摸,但却具有现实的稳定性。是学生必然要接触,而且要内化为自己内在思想的现实。

作为一个整体的情境来认识,更符合文化的特点。

3.文学作品

教材选文中除实用文体以外,还有大量的文学作品。文学的本质特点之一就是情境。

4.现实自然

自然是学生生理存在的一个客观环境。自然环境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学生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阶段的稳定性。

自然本身就是情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独立学生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关自然的认识主要来自于此。

5.现实社会生活

现实社会生活更是学生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关社会的认识主要来自于此。小至家庭朋友学校,大至家乡国家。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决定了学生的根本生活状态。

现实社会生活是学生的一个重要情境。

6.学生主体

以上都是独立于学生主体之外的。学生主体也是一个阔大的情境。他不仅仅是一个生理体,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学生以其心理环境,如学生的情绪认知动机等因素,参与到整个语文学习情境中,其中的认知可以指学生已经获得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从时间轴来看,学生还带着在当前学习时间之前,对于语言文体自然社会文化的认知,带着已经形成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还带着理想,对未来的期许,参与到学习的情境中来。这些都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语文学习的大情景。所以把学生看作一个情境也是恰当的。

7.教师主导

教师对整个语文学习情境的把握,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前进。也是情境的一大方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