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成长励志想法

一门之隔,你想打开第几扇门?

2019-06-12  本文已影响38人  朗心思维

身边有不少好学之人,他们都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多吸收一些知识。

我也一直苦苦上下求索学习成长之路,希望能够找到突破之口。

最近一位导师的话启发了我,要真正掌握知识,就必须先打开三扇门,方可把知识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扇门是数据之门。【Data】

不管是通过上课、培训、阅读、或者是上网浏览、搜索,结果出来的全部都只是数据。

这些数据,如何能称之为知识呢?

知识是靠自己通过思维转化而成,所以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任何的知识,能给到的,基本上只有数据。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想获得数据,当下最有效率的门主要是Google,在中国对大部分人也许是百度。可如今数据泛滥,特别是网络,越来越多的虚假数据,暴露在各个领域。我们一般人实在是难以辨别真假。

但是,不管Google或百度怎样先进,充其量也只是数据,而不会是知识。如果Google或百度真的能直接给人知识,那不是任何人也能变得拥有丰富的学识了吗?

其实,在没有Google,或者是没有网络之前,我们最能够用的数据之门,就是“问”。在问的过程当中学,有问有答,思考与互动,才能给人带来资讯和知识。

可惜如今网络时代,绝大多数人一想到了解什么东西的时候,自己大脑不愿意发问,情愿打开手机或电脑,直接搜索Google/百度,由此白白浪费了第一扇门。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扇门是资讯之门。【Information】

数据其实只是没有关系的事实,只有与之建立起联系,有了关系才能成为有意义的资讯。

谁能与数据建立这种关系呢?

我们自己,通过思维,找出数据与我们自己之间的关系,这种思维就是指“理解”。

网络需要的是数据,能提供给我们的,也只是数据,可是我们需要的应该是“有用的资讯”。

我们每天通过感官接收的大量数据信息,如果仅仅单凭数据,跟我们自身毫不相关,我们的认知就会受到局限。假设我们看不到这些数据了,那么它们就会停止发挥作用。

可见这就是“死记”和“活记”的差别。

“死记”就是死记硬背,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大量的存储这些数据,可是当考试一结束,可能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记忆能力开始减退,想死记也记不住多少了。

而“活记”,就是通过理解,发现人事物之间的关联和关系,把接收到的数据转化成有用的资讯,在大脑中建立紧密的联系,就像是在织一张网,渐渐地记忆就自动发生了,根本不需要死记硬背,而且能在有需要时调出记忆,活学活用,这时候的资讯才算真正成为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

经过自己理解之后产生的知识,我们通常会记得很清楚。

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眼前看到的数据,总是感觉它们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和关联,所以会认为自己跟这些数据毫不相干,或者对我们没有多少意义,结果看过之后就会忘掉了。

由此,学习知识的重点在于懂得发现数据,一旦发现新的数据,就能立即跟大脑中已经储存的数据和资讯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样才是理解和想通,由点到线,由线到网。

可见,资讯之门,才是真正踏入学习之门。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扇门是知识之门。【Knowledge]

学习过程中,很多人不敢面对错误和失败。

然而现实是:没有错误,就没有学习;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

学习的目的是获取更多知识,【知识】意指透过经验或联想,而能够熟悉进而了解某件事情;这种事实或状态就称为知识,其包括认识或了解某种科学、艺术和技巧。此外,亦指透过研究、调查、观察或经验而获得的一整套知识或一系列资讯。{摘自唯基百科}

可见,知识就是对理论或实践的理解。理解的过程,自然是从最初不理解开始,在大脑经历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最后才到达理解。

假如一个人不允许自己错误,不发现自己错误,也不承认自己错误,就相当于不知道自己不理解,那么怎么又可能开始去理解呢。

不理解理论,就会存在对理论的误解;在实践过程中不理解,就相当于没有找对方法。

因此,只有自己察觉到错误的存在,才算是打开了知识的门户。

只要我们愿意去理解,去发现,越多的错误,其实是越多的学习机会,才会获得越多的知识积累。

数据之门、资讯之门和知识之门,看似很简单易懂的概念,不少人却仍然是徘徊在第二或第三扇门之外。

不愿打开第一扇门的人,不多。可是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的人,都爱观看一些垃圾数据或者虚假数据,只想逃避现实。

徘徊在第二扇门外的人,不少。这些人自己不愿去推开这扇门,总是尽办法去对抗或者排挤门内的人,只因逃避思考。

徘徊在第三扇门外的人,很多。这些人自己不敢去推开这扇门,又总是矛盾地羡慕和妒忌着门内的人,只因逃避面对自己的错误。

一门之隔,你想打开第几扇门?

图片来自网络

知道吗?

数据、资讯和知识这三扇门,都只是通往知识之路的初始之门。

想要持续学习探索之路,我们还需要不断打开更多的未知之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