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温暖能够代替物质
晓夏“呼叫妈妈。”
妈妈“你快别说了,这几天我都心烦死了。”
“怎么了吗?”
“晓节被停课回家了,来回好几次,我这做父母的,也不是滋味。”
一股暗流涌动,此时此刻,晓夏很想跑到晓节学校去找他纠一顿,为什么总是让人担心?
晓夏忍不住大声说话,这是他生平最敏感的话题,她见不惯孩子在学校叛逆,这是一种很不成熟的态度。
两人的这通电话差点没控制好情绪,从头到尾晓夏的态度都很坚决。
她多少对世道知晓一些,父母总是常年在外,野心总让人捉摸不透,所以对孩子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流逝渐行渐远。
父母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常年漂泊在外,因为这一点,所以她无法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曾经的她在生活学习中叛逆过,被伤害过,甚至被打过,但这些她都不在乎,花了二十年,磕磕撞撞,她走出来了,至少现在一切都过去了。
现在晓夏已是奔二的人,虽然没有真正得到过父母的温暖,也不责怪父母从小不在身边,但她永远无法跨过心灵这道坎。
毕竟弟弟只是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明显少了关心和爱护,所以她不会对弟弟的未来不管不顾。
虽然晓夏偶尔会怀疑自己的人生,为什么这些问题她都看到了,可是为什么?
父母比她吃过的饭走过的路还要多得多,总是不明白呢?
也不知道多年来,晓夏怎么熬过来的。
我想或许一直支撑晓夏活着的理由,是不服输吧!
她说过自己宁愿平庸地活着也不愿做一个平庸的人。
所以晓夏总想着,只要父母能够多施舍一点爱给弟弟,不再总是给予物质的爱,凡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人心向善,弟弟总会回过神来。
晓夏忍不住把泪水抹干,一阵阵苦涩扑鼻淡化了她的面孔,心里有一股恨憋在骨头里凉凉的,透着血液深深的遗憾和失落。
路那么多,她不希望弟弟重蹈覆辙,走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因为这条没有尽头的路途中虽有五彩,但却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她生怕有一天,时光流逝,大家都不再年轻,都到了对生活没有了奔头的时候,弟弟脸上还是没有笑容。
所以现在看到父母风雨不动安如山,她夜不能寐。
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次晓夏和父母提出要求,请求他们回家看看孩子,看看老人,在家多待一些日子时,父母总是几句话就打发晓夏。
“到了我们这把年纪你就会明白,如果不在外拼搏,你们根本就不能生活无忧,只能在大街上啃泥土,真是不懂事。”
这话听起来一点也不夸张,但晓夏认为父母的行为很笨拙,难于沟通。
仅是电话交流,但几乎每次都不欢而散,关系就这样一直僵着。
晓夏躲在被子里,像头哭泣的骆驼,一动也不动。
她的无能为力使身体不能动弹,感觉人生走到了黑暗,光明不知什么时候会来。
过了一会儿,脑海里弹出那次和弟弟说心里话的场景,弟弟真诚地诉说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她听得有滋有味。
时光倒流,她想回到2017,因为去年的弟弟很阳光,很单纯。
那时晓夏就在想是不是有梦想的孩子都应该值得被人尊重。
然而回到2018弟弟变了,变得让她很陌生,家人对他的了解也存在很多误失。
弟弟成功的叛逆了,他对事物的认知缺乏了正确的判断,对一切无理的诱惑没有了控制力。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想逃出牢笼,是不是应验了?
其实那并不是牢笼,而是你生活中一个暂时的毕加索,有了它才能漫步云端。
所以现在假使她的父母在未来一段时间有了物质上的条件,但是本该拥有的美好却在无形中被一点一滴地摧毁了。
当孩子慢慢地处在一个不能自拔的状态,如果身边没有指引,没有寄托,那么这个孩子真的会毁,灯火终会被熄灭。
联想这些后果,不堪一击,晓夏不能掌控全局,她不是什么先知,但她有符合价值观的正确意识。
经过一番折腾,她的想法不知会不会影响父母,起到一丝的作用。
因为这辈子她真的忘不了,弟弟当初那种渴望美好的大眼睛和充满了希望的气息。
他现在遇到了坎,没人帮他,没人提醒他,就等于他生了病,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麻痹病患者。
晓夏不会坐视不管,即使没有人愿意尝试着去救助这样一位患者,她也不放弃,因为忘不了最初,所以她会尽力而为。
我想这是一段很久的心灵教育疏导,希望被麻痹的人能够早日苏醒。
他们的父母能够早一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