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谈写作

讲个好故事,打造超级爆款内容的唯一路径(上)

2017-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黄樟

何谓超级爆款内容?

如果我们来做一个测试,将自己同一个圈子、行业的人的朋友圈略过,你会发现不少刷屏的内容就不再出现了!而只有那些真正热门的内容,会超越圈子,人人都在谈论。此之谓超级爆款。最近的超级爆款有哪些呢?《我的前半生》《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和最近的《中国有嘻哈》文章就符合超级爆款的特征。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什么是好的故事,如何打造?

第一部分、如何确定故事主题

第三方内容数据监测平台发布的年度排名中,近两年阅读量排在前10的文章里,每年都有一半以上是1万字以上的文章。这里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好故事是带有自传播属性的。我们吃饭时喜欢聊天,聊八卦,八卦的本质就是故事。再例如前段时间的超级爆款《我的前半生》,你会发现大家转到朋友圈的内容大多是谈论其中的人物和情节。

《中国有嘻哈》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综艺节目,其剪辑手法会以故事化的方式来组合素材,显得更像是一个电视剧。其中会更关注人物的命运,会在每集给大家留下悬念。这激发了不少人对人物的代入感,让人感觉自己的命运和节目人物的命运有关联,进而对角色人物进行讨论。

超级爆款内容大多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充满故事细节。而遗憾的是,很多媒体文章内容采用的却是行业报道的传统思路,不讲故事,没有遵循基本的写作规律。大部分的商业/科技媒体上的文章,背后是典型的行业报道写作思路——出现好几个人物,他们仅仅出来发表一个观点就不见了,而且文章里有太多“行话”。这会导致两个现象(1)读者对它留不下印象。(2)只有对此有相关性的人才会去阅读。

从内容传播的角度,更合适的方式是:

(1)如果你试图给读者传递某种观点、观念、逻辑,一定要以一个故事为载体去讲它。这恰恰和行业报道思路是反过来,是通过写故事,把人占显出来,把行业的逻辑往下沉;

(2)带着“写给对主题零基础了解的人看”的心里预设去介绍,以防读者因为信息差的缘故而停止阅读。

那么,好故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们总结了如下六条

一是问题足够重要,要建立与时代的关系;

例如众多营销自媒体号的深度报道会选择写咪蒙、写直播,都是发现这个故事背后和时代的关联非常强。

二是要展示复杂性,要在坐标系里表达, 而不是孤立的一人一事;

例如对于Mc天佑主播的报道,虽然主线是这个主播的故事,但不停留于此,而是借此透露他背后庞大的直播行业,更是让读者去思考,为什么这样的角色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如果单纯写的是一个人的故事,人们很难从中看到自己,看出相关性,就很容易离开。

再例如几年前红遍全国的《舌尖上的中国》其中每一道美食之所以能引起观众的好感,不仅在于美食本身和背后的人物故事,更在于一方水土和文化,以及故事蕴藏的人间冷暖,岁月更迭,到这个层面后,就与所有的观众都有了相关性。

三是选题要有想像力,不要模式化;

很多人写直播,就写网红和土豪,没突破大众的普遍认知,没有带来新的感受,也就很难产生深刻的印象。比如其实在YY平台上最大的主播群体是男主播。再例如咪蒙,她是一个拥有精英教育背景的人,但她近期的职业生涯写出来的文章和以前的文章反差非常大。把这个“因为意外”的信息带出来,会让读者们更有一看究竟的兴趣。

四是结论不要流于俗套,体现一个有意外感的结论。

五是要有好的故事细节,不要堆材料说观点——咪蒙很大方 vs 咪蒙的助理月薪5万元,是前者概念还是后者这个微型故事对你来说更有兴趣?

六要有适当的价值观——大胆犀利的文章确实能获得可观的阅读量,但是对于品牌而言,品牌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不仅要看阅读量也要看观众的认可度。


要讲好一个故事,要达到怎样的标准?

1. 好的故事要具备超出“讲清故事”的野心

许多文章只是把事情“是什么”说出来,而没有体现“为什么”。以写直播的文章为例,很多文章只是把主播的故事,他今年多大了,他是哪里人,然后他为什么做了主播,他赚了多少钱…写完就没有了。这些内容读者读5篇、10篇都是一样的,因为核心信息、信息量都没有改变。这个时代最不缺乏信息,读者看完后不会有纵深感,共鸣感。

2.一定要建立起“共情”效应

“共情”相当于“入戏”,不少人看《摔跤吧爸爸》的时候,都情不自禁地掉眼泪了。当你看一篇文章/电视剧,你会觉得这个故事和你自身的命运发生了某种关联,让你联想到自己的很多事情。故事会有效唤起你的某一种情感,让你很开心或者生气或者悲伤,但是不管是哪一种,一定有效地唤起了人的基本的情感反应——喜怒哀乐惊惧恐。当然,也要留意文章发布的平台的调性,同一篇文章,在知乎和今日头条上,所激发的反应和言论是很不同的。

所有的好故事是讲遭遇困境的人。试着思考,留下最深印象的故事,是否都有一个麻烦缠身的人?

例如,《摔跤吧爸爸》里,爸爸和女儿都会遭遇不少困境,无法实现心愿、迷失了自己……

《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文章里,体现了大多数北上广人群的焦虑和不安……

《人民的名义》最火的人物,恰恰是遭遇麻烦最多的达康书记,四面八方的麻烦都聚焦在他身上。

当我们试图告诉读者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产品是什么样的产品的时候,用数据、形容词,观众常常是无感的。例如《人民的名义》,细心观察这部剧的传播效应,你会发现,大家根本不谈及他突破十亿播放量这类数据,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剧中具体的情节。因为人们阅读故事的其中一种心理,是“窥探欲”——每个人都希望更加了解他人鲜为人知的样貌,希望知道他的深层的性格特征。同理,真人秀在近几年相比录播更火,是因为个节目人物在面临压力危机时产生的反应,让人觉得真实且有意思。

而人物的深层性格本质,一定是在他遭遇困境,遭遇压力的时候,才可以显现出来。假如我们坐地铁的时候,很难从表面上了解身边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若是突然发生意外,这时你才能通过大家不同的举动,例如躲开、例如劝架,去了解人的特点。

另外,真正好的作品,其中设计的困境的难度和强度是足够高的。

《摔跤的爸爸》中的爸爸,被人骗到房间里锁起来的时候,他的困境是多么地揪心,唤起人很强烈的情感反应;

《釜山行》中,人们在列车上面对的每一种困境,都直指生死。人性最本质的特征,就在这个巨大的冲突中得到最大程度地体现。若是抗不过难关,死亡将让以前的所有努力都无意义。困境要有足够高的强度和难度,才能引人入胜。

3.下笔之前要有清晰的内容设计

很多人犯的基础性错误,是并不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而是边写边找感觉。对于特稿、文案等作品来说,这方式并不可行。动笔之前,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并且梳理清楚,会让你的故事非常生动: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他想要什么? 为什么想要?

他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他将遇到哪些阻碍? 他将采取什么样的行动面对这些阻碍?

与阻碍抗衡的结果会是什么?

内容在设计好之后再动笔,方能引人入胜。

第二部分、如何塑造故事风格?

很多故事让人读不下去,其中一大障碍就是故事没有节奏感。好的故事营造开过山车的效果,速度高低起伏,方向不停变化,会让读者牢牢地关注事态的走向。而平缓的故事让读者心如止水,没有任何地反应。为避免篇幅过长,该部分留待下次详解,具体内容将在本周内更新,敬请有兴趣的朋友关注!


文章聚焦与互联网相关营销、运营、新零售等话题,欢迎围观!

期待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学习探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