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今日晨读】诚实的记录,是让自己变好的第一步
文/微疯铃铃
001.
2017年我的“梦想清单”上有这样一条:发200+条朋友圈。
或许你会觉得很奇怪,发个朋友圈有什么困难的,至于罗列到年度“梦想清单”里?
对我而言,这很重要。话还得从头说起。
去年,社团一起出去活动,在活动中我知道了QQ空间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功能叫“那年今日”,点开可以查看那些年的今天你和好友发的说说。
那天,活动发起人为了营造氛围让大家打开QQ空间,点开“那年今天”,看看那些年的今天你都留下了些什么。
我好奇的打开我的QQ空间,满心期待我能找到曾经的只言片语,可是,从去年翻到前年,又从前年翻到更前的前年,中间无数次为无数好友发的说说停下滑动的手指,给他们点赞,哈哈大笑,默默感叹,到底了,都没有一条自己的说说,一条都没有!
周围一片欢声笑语,有的嬉笑自己:“我这都写的什么?那天发生了什么?”有的嘲笑别人,把人家说说念出来,一起笑着评头论足。那感觉像是又回到了那些年的那一天,看不清晰那天的心情,至少让青春有迹可循,一条条说说在眼前还原着当时的那个自己。
我一直觉得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发什么说说要别人看见,我觉得这话没错,但好像又有什么地方错了。
首先,发说说就只是发给别人看的吗,不排除有这样的可能性,可这样想了这样做了,不就排除了一个记录自己回头看自己是怎样成长的可能性吗?
其次,发自己的朋友圈,一没碍着别人什么事,二还能记录自己,为什么不发呢?
想通了这两点,所以,今年我把发200+朋友圈当做一个“梦想清单”,原因就是想好好记录自己,记录自己的读书目录、跑步里程、旅行感悟……我不想在2017年结束了,还是像往年一样觉得自己什么事也没做,一脸悔恨。
002.
2017年我要自己发200+条朋友圈,除了想记录自己,看清自己的成长轨迹,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想变好,你可能会笑,记录跟变好有什么关系?
我想说,诚实的记录,是让自己变好的第一步!
《奇特的一生》中,看到柳比歇夫坚持“时间统计”56年,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那种惊叹!
以下是摘自《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日志样本: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钟。
鉴定袋蛾——20分钟。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钟。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钟。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钟。
读《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钟。
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1小时25分钟。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
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钟。
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钟。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6页——3小时20分钟。
路途往返——30分钟。
休息——剃胡子。读《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钟。
读《消息报》——10分钟。
读《文学报》——20分钟。
读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钟。
56年如一日这样记录每天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了,岂不是把人累死?那看看柳比歇夫一生取得的惊人成就吧!
所有的人,连与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亲近的人在内,谁都没有想到他留下的遗产有多大。
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的著作。500印张,等于12 500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科学史上,艾勒、高斯、赫姆戈尔茨、门捷列耶夫都曾留下巨大的遗产。对于这种多产,我老是迷惑不解。这一点很难解释,但也挺自然——古时候,人们写得比较多。至于今日的学者,多卷本的全集是一种罕见的甚至是奇怪的现象。连作家似乎也写得比过去少了。
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20世界30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 1955 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 35篇地蚤标本。共13 000千只。为其中5 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他对跳甲属的分类,研究了一生。这需要特殊的深入钻研的才能,需要对这种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理解其价值及其说不尽的新颖之处。有人问到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他怎么能一生都用来研究蠕虫的构造,他很惊奇:“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
感觉柳比歇夫一个人的一辈子活了别人几个人的几辈子,一辈子竟然能干那么多事,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可这一切都仅仅缘于一个小习惯,那就是记录时间!
柳比歇夫在时间管理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典范,其实,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方法,说白了就是去记录,不论是时间管理、财务管理、健康管理、体重管理,我们都可以用记录这个方法。
记录这一行为到底有多大的魔力?
有一群一生想要改变肥胖病人的饮食习惯,如果光是想要他们去吃健康食品,不吃垃圾食品,每个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就让这群肥胖病人不论吃什么,都要记录下来,而且要严格执行这个规定。
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发现肥胖病人甚至主动开始去吃一些健康食物。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记录这个动作,能让无意识的行为变成有意识的行为。肥胖病人们看了自己每天的饮食记录,才会对自己每天吃了多少垃圾食物,一清二楚。
其次,他们哪怕只是为了让记录好看一点,也更愿意去吃健康事物。
当然,不少人因为记录太难看索性放弃了, 但我们也可以是那批,因为记录太难看,于是努力把它变好看的人。
003.
李笑来老师在《与时间做朋友》一书里说: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养成任何一个新的习惯都不容易。需要多久才能真正成为习惯,与天生的一样自然呢?我的经验告诉我,一般需要五年的时间。对,是五年的时间。我看到过很多书籍上说,两个星期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我想,也许是我笨吧。
李笑来老师也说自己在养成“时间统计法”习惯的开始,一个本子也只记录不到十分之一就忘记了,不仅忘了记录这件事,连要记录本身这件事也忘了,可见,记录这件事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牛人也不例外。
开始去做一件事情可能只是出于兴趣,但把一件事情长期坚持做下去除了兴趣就得靠意志力了!记录这件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习惯,这是一场持久战,得拼耐力、意志力!
除了那种天赋异禀的人,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差距,并不是因为先天的智商条件拉开的。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意志力是引导个人走向成功最关键的阶梯”。
或许,你的意志力很薄弱,就像这样,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单词打卡,一个月只能坚持几天,说好的坚持早起,碰到星期天就夭折了,
对,说的就是我自己但,慢慢的我发现,意志力像肌肉一样,是可以锻炼的!李笑来老师说: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当我发现“打卡日历”后,发现那一片片空白,让我很不爽,然后我就给了自己一个暗示:打完卡,日历就变红了,一个月后,红彤彤的一片,肯定超精彩!所以,每天早上背完单词后我都会去“打卡日历”看看,看着那一点红,感觉一整天心里都是滋润的。这种正强化慢慢的促使我养成了每天早上起来背单词的习惯。
我要“红”,一片红!记录这件事,现在在我看来,跟读书一般重要,“读书是一辈子都应该做的事”,记录这件事,也是应该一辈子都做的事,所以,慢慢来,急不得。
诚实的记录,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第一步!
不知不觉,早起一个多月了 虽然,对每天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花到哪里不是一清二楚,但至少我知道每天有几小时应该花在哪里,花在了哪里日更day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