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才是最远的远方
昨天回老家了。
我的家乡依山虽不傍水,但也景美怡人。多年前为求学走出了大山。如今,时常回到故里,山依旧,只是原来干净整洁的庭院都变成了红砖红瓦的新房。
在仓促的时间里,曾经遇见的人和事,皆被缓慢遗忘。熟悉的故人,好多似曾相识,却叫不上名字,甚至忘了称呼,见面只是打个招呼:你好!
他们见到我,却显得特别亲切,好像对我印象极深,都非常热情的打着招呼:嗨,啥时候回来的?
……
故乡才是最远的远方生于乡村的人,内心似乎总是多了一份朴素与坚韧。我的祖辈是世代离不开泥土的人。今生无论走到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亦不会忘记旧时的村落人家。
这些淳朴善良的人们还是那般模样,今生得以守着这一座座山,闲情度日。时代变迁,尽管丢失了村庄里一些古朴的细节,却拥有了平凡简单的幸福。无论彼此容颜如何老去,内心永远澄净安宁。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不曾远行,便不知故乡为何物。时间将记忆堆砌,推搡着我们不断向前。后来我终于明白,故乡才是最远的远方。
董卿主持的《朗读者》第2季第12期,以“故乡”为主题,她说:“故乡是我们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是我们年老时想要回可能已经回不去的地方。”
确实,小时候,我们总想着离开脚下这片土地,去往更远的远方;而长大后,我们却想要回到曾经想要逃离的地方。
《朗读者》白岩松话故乡:年少时天天想离开,年老时天天想回去的地方。
的确,成家,立业,之后便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故乡也就成了回忆的代名词,从眼里埋进心里。
《朗读者》里的作家余华说:“去了北京,你能够看到你以前所没有看到过的那些东西。”
确实,离开了家乡去外地读书,我确实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到过的,感受到了以前所没有感受到的。
但是,好像不论那个地方的风景有多美,美食有多么地美味,都无法真正地吸引我,我还是最爱我的家乡——那片养育着我长大的土地。
那里的山见证了我的童年,那里的一草一木,沉淀了太多的故事,有欣喜,或许也会带着浅浅的遗憾,但我喜欢。
我喜欢那里,空气清新;我喜欢那里,蔚蓝的天空抬头可见;我更喜欢那里淳朴的乡亲,因为多年以后,他们依然热情不变。
不知道儿时的伙伴儿是否也和我一样,在思念着远在故乡的挚亲挚友。当你在另一个城市驻足太久时,回到故乡,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一种奢念。
如今魂牵梦萦的,是那回不去的故地。忘不了的,是那些无法捡拾的故景,还有渐渐被遗忘在幽幽山境的故人。有些人把一生的故事留在那个炊烟袅袅的村庄,有些人携一身烟雨走失在陌上红尘。
人生百年,匆匆而过。人与人的情缘最长的不过一生,过了奈何桥,喝了孟婆汤,来世遇见也认作陌路。
“树长千丈落叶归根,人行万里涅槃回乡”,我深爱着养育着我的这片土地,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依旧热爱。
最后与朋友们分享一段话,这是董卿在录“故乡”这期节目最前面的开场白:
故乡,是我们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是我们年老想回可能已经回不去的地方。
故乡是清明的那柱香,是中秋的那轮月,是春运时的那张车票,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口音。故乡是屈原的秭归,那里是楚国宗祖,洞庭波兮木叶下。
故乡是卡夫卡的布拉格虚幻又现实,欲说还休。
故乡是木心的乌镇,五十年味闻乡音,听起来麻洋洋的亲切感。
而当我们终于不知疲倦,山一程,水一程渐行渐远才发现,故乡是根本剪不断脐带的血地,断了筋骨,连着血脉。
故乡是起点,是终点,是即便永远回不去,也依然是故乡的那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