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与群体,看处与非处。
2018-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子谔
某天晚上,一个不熟的男性朋友发来微信,准确点说,应该是网友,从来没见过面。
链接的文章我没太看懂,也不知道什么是“格雷欣法则”,文章大意就是通过对历史货币流通和迭代的阐述,来影射对处女与非处女的偏见。
然后,他问我怎么看?
我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所以没有直接给出正面回答,但是他却直接抛出了一个结论。
“我觉得不是处女娶了吃亏,除非她倒贴钱。”
说实话,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特别想把他拉黑。一个男生毫不掩饰地说出这种话来,太掉价。
可是转念又想,他倒是坦诚。
我们无法阻止别人带有色眼镜去看待一些事,但可以尽量让自己客观、开阔地去看待别人。
比如,我会想,如果他是一个处男,对自己有着明确的坚守和底线要求,那么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对方,又有什么错呢?
这是个体对个体。无可厚非。
但其实现在社会上这种偏见更多的,是群体对群体。
一群“大男子主义”的男人,给那些非处女的女性群体贴上“不贞不洁”的标签。
这未免有失公正,因为性这件事明明就是发生在男女之间的啊。
处女到非处女,事件本身就要有男人的参与,但男人却反过来抨击这种事情,合理吗?
尤其是那些性经验极其丰富的男人,却说着非处女不娶的,这不是双标是什么?
如果你不是处男,有什么资格要求对方必须是处女呢?
渣女当然也是有的,但是这不应该靠有没有发生过性关系来判断,与爱的人发生关系是美好的。况且在男女关系中,总觉得这种事情往往是男生的需求更迫切一些,女生更多是抱着牺牲成全的心态吧。
总之,概括一下我的立场是:
在相同标准下,个体对个体有所要求很正常,看不惯也不必攻击,否则反落人口实。
群体对群体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这种事本身就是发生在男女两组群体之间的事件,但双标就很让人恶心。
至于个体对群体嘛,其实根本没必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