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读书心理

做绝密的工作

2022-12-31  本文已影响0人  adioame

每次我都是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带着工具箱穿过那条只有一个人可以走过的小道去基地的。

有人把这条横亘在热带雨林的小道称为“胡志明”小道。

我不喜欢这个名字,我更喜欢用我自己的名字来称呼它“罗阳小路”。

“罗阳小路”是我发现的。不是偶然的发现,而是我根据地质数据以及成千上百次的勘探后才被挖掘出来的。

以往通向基地的路上,都被民用设施占据,人流复杂,运送物资往往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与精力和当地进行沟通协调。

我们的任务都被冠以“绝密”的标签,虽然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配合,但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干扰。

对我们来说,过份的关注反而面临着不可知的危险。

“罗阳小路”前出镇的一处山口进入,起初一段路平平无奇,只有在行走到1.3公里处,向右转,只转过一个弯,地貌就完全不同。

这个完全不同的地貌是向地下延伸的,因而就算当时我用无人机来复核这条路,在空中也根本寻不到它的踪迹。

随着小路向下延伸,路边的地貌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眼望不尽的地下热带雨林就会在眼前向大海一样无边无迹的漫开。

甚至有时候我有点怀疑,这会不会就是古人所说得“桃花源”。

有一次我带着王大志一起带着设备穿过“罗阳小路”,路上大志对我说:“罗阳,你有没有觉得,这里肯定有人住过。”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罗阳指着远处一个有点像是人工搭的凉棚似的东西:“那应该是人工搭建的。”

我不想把事件想得太过复杂,虽然我也承认,即便我是经过千百次的勘测才发现了的这么一条神秘的道路,但是这条小路的完整性,的确有一种人工的味道。说它浑然天成,似乎有点不真实。

到底是谁在这里居住,他们现在又去了哪里?

我们运输组是基地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单位。小组共有五个人,但是只有我和王大志两个人知道“罗阳小路”的确切位置,也只有我和王大志两个人被允许通过“罗阳小路”向基地运送设备。

我们每次运送的设备都只有一个手提包大小,里面装着什么,我们一概不知。

做为全军唯二的“天字号”保密单位,它在做什么,是由什么人组成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人能说清楚。

我们每个人都签署了终生保密协议,即便退伍后,也要把这个秘密保守终生。

因为“罗阳小路”的存在,我和王大志被要求延长五年服役,等我们退伍后,这条小路将不再启用,做到完全的保密。

“浪涌孤亭起,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想起王大志说得那个好似人工搭建的凉棚,我就不由自主得哼起这首词,说不定,那真是从仙镜掉下来的一个亭子,守在这里,等有缘人来相认。

我和大志两个人住一套公寓,大志有时候看电视新闻,中国在某个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或者又有新的技术被研发,他就问我“罗阳,你说这里面,会不会有咱们的功劳。”

我总是摇摇头,告诉他:“不会的,我们做得事,永远不会在新闻里被披露出来的。”

王大志脸上做出迷茫的样子:“那你说说,到底有多神秘呢?”

问到这里,我就不能再回答了。

我,罗阳,从军四十年,但是永远看上去只有二十五岁!我到现在都不是很清楚,我还是不是四十年前入伍的那个罗阳,还是说我这个罗阳其实只是精神的罗阳,而肉体早就不是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