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难熬,看古人如何度三伏天
文|武姿仙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三伏天:酷暑难熬,看古人如何度三伏天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 初伏 10 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 中伏 20 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 末伏 10 天
三伏天一到,热气逼人,如今正处于中伏,看到窗外刺眼的烈日,没有了出门的欲望。摇头风扇转起来,空调呼呼吹起来,来个冰镇西瓜过过瘾,真是透心凉……
一旦离开空调房,犹如进入了蒸笼,开启烧烤模式。出去买个菜的功夫也能汗如雨下,哪怕你一动不动,照样浑身冒汗,这便是三伏天的威力。
酷暑难熬,看古人如何度三伏天炎热夏季,古人可没有我们今天这样的待遇,他们是如何度过夏季的呢?从古人留下的文学作品中就能找到蛛丝马迹。
夏日山中
唐 · 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扇子
懒摇白羽扇
说到扇子,这可是老百姓主要的纳凉工具了,不过古代的扇子多用竹子编的,称为“摇风”也叫做“凉友”。大户人家则会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会轻便很多。文人墨客少不了一把折扇在手,既可以在上面写诗作画,还可以赠友人。
权贵们则不用自己动手,便可享受“人工风扇”的待遇。
衣
裸袒青林中
想必大家也想不到李太白会如此的逍遥洒脱,悠哉悠哉,不亦乐乎。大老爷们可以不用那么多顾虑,而女子则不可能那么豪放,不过夏季古人的衣服基本都是丝、麻葛之类的轻薄透气的材质做成的,要比我们现在化纤材质的衣服好得多。
借助阴凉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山中树木苍翠,是遮阳蔽日的好地方,露出头顶,任凭松间凉风吹过头顶。这来自大自然的清风不比空调吹出来的冷风要舒服得多吗?
酷暑难熬,看古人如何度三伏天忆王孙·夏词
宋 · 李重元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食
沈李浮瓜冰雪凉
投放到井里冷水镇的李子和瓜,真象冰雪一样凉。古人水井里的水都是冬暖夏凉的。不过说到冰,我们的古人早就学会了藏冰,《周礼》中记载了古代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冰箱,叫做冰鉴。
酷暑难熬,看古人如何度三伏天《诗经》中《豳风·七月》即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古人们会在夏历十二月凿取冰块,正月里将冰块藏入冰窖,供来年消暑之用。
那时的冰块是很珍贵的,只有少数贵族才能享用。大约到了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了大量的硝石,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够使水降温到结冰,从此人们便可以在夏天制作冰块了。
到了宋代出现了各种用冰制成的冷饮已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街市上有卖“冰雪冷元子”“冰雪凉水荔枝膏”等。
睡
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现在夏季如果没了空调恐怕连觉都会睡不好吧!古人夏季睡眠也有很多小心思。
躺在竹制的方床上,谁还有心思去拿针线做女工呢?只想美美的水一个午觉啊!
除了竹方床,还有瓷枕、凉席、凉榻,听着都能感觉到丝丝凉爽。
怀抱竹夫人
竹夫人何许人也?
酷暑难熬,看古人如何度三伏天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长约一米左右。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
炎炎夏季,古人喜欢竹席卧身,用竹编织的竹夫人便是这热天消暑的神器,可拥抱,可搁脚。
想不到吧!高温酷暑,古人就是这样利用大自然的规律来让炎热的季节变得凉爽惬意的。
原创文章,禁止抄袭,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