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你的灵魂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更高层
疫情防控基本稳定之后,市体育场重新开放。自打春节到现在已经好几个月没跑步锻炼了,我感觉都快没有那个心劲了。前几天傍晚下班站在体育场跑道上,我感觉身体很疲惫,它根本就不想动,但只需督促自己迈开步子,慢跑半圈左右,身上那股劲头慢慢就恢复了,脚下步子也开始变得轻盈,“刷刷刷”一口气坚持跑了半个小时,出一身汗,感觉很过瘾。
自打去年9月坚持跑步以来,我的体重已从80公斤降到了65公斤,整整减掉了30斤。老婆说,“你们男的没事减肥干啥,又没人嫌你胖!”我当然不纯粹是为了所谓健美而减肥、为了健美去跑步之类,我感觉更多的是通过跑步、节食能够让自己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工作状态。
很多时候傍晚下班尤其是周五晚上下班,辛苦了一周心里就特别想要轻松一下,不想再按部就班地去跑步锻炼,而是想要大吃一顿犒劳自己。此时我就自我劝慰,只需在体育场随便跑一圈就允许自己去吃饭,没想到一圈跑完状态恢复,又连续跑了好多圈,跑步之后胃里很饿的感觉也消散了,接下来带着战胜自我欲望的愉快心情回家了。
据说宇宙本身就是一个无限熵增系统,最终的结局是宇宙中所有星体包括宇宙本身都无可避免走向寂灭。这个我不太确定,但我能确定的是,我们人本身也是一个小型熵增系统。熵增系统的根本特征就是系统内一切东西都不可避免地从有序到无序、从整齐到混乱、从昂扬向上到糊涂懈怠之类,总之一切无可避免走向衰亡崩坏,就像佛陀所言,“生者必灭”。
但这并非意味着我们就毫无作为,任由人生在熵增中不停滑向混乱衰亡。恰恰相反,人的主观能动性督促我们只要活着就不懈追求昂扬向上的人生状态,通过心念专一、精神贯注、行动精进,从而不断逆转或实现人生整齐有序、昂扬向上的熵减状态。
稍微有点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人是很难享受所谓无所事事的清福的。一旦无所事事或浑噩无聊,人的脑海中立刻就会充斥各种各样混乱无序的意识碎片(像河流一样不停奔腾游荡、混乱无序的念头、想法、欲望等),拿老百姓的大白话说就是开始无事生非瞎琢磨,并且会在各种意识碎片或内心欲望驱使下盲动妄动。但没想到刚满足了脑海中浮现的前一个念头碎片,接下来脑中立刻又会蹦出下一个想法念头来给你压力、驱迫你按照它的指示去行动,并且这些意识碎片组成的意识河流是无穷无尽的,你根本就响应不过来。
随便举个简单例子。比如2020春节期间在家耗着熬疫情防控的那段日子。但凡你无所事事在家待着,不知道该干点啥,那种虽然轻松无压力但百爪挠心的无聊劲头,简直比死还难受。而如果彼时你能够倾注心力、专注力去读一本有趣的书,看一部电影、做一顿饭、或者随便找一件你感兴趣并且能投入其中的事——只要能够保持心念专一、精神贯注,那些刚才还在你脑海中缠绕不休的无尽意识碎片立刻就会消散,变成了整齐有序的意识流,助力你专注愉悦地投入到当下手头事务,从而立刻改善你的情绪状态和生活体验。这种感受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心流”,也就是精神高度集中、身心和谐一体、情绪愉悦专注的正念状态。
而跑步、节食、写作等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些活动能让我在日常混乱无序的生活大杂烩中,开辟出自己想要的清明理性人生秩序和昂扬向上的生活感受。跑步时心念专一、精神贯注、身心轻松愉悦;再配合每天适当节食,让我能够在节食中体验跟自己的饥饿欲望和谐相处的益处。渐渐的我就能体悟到欲望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如果让欲望随时控制你、裹挟你、压迫你,你就会变成欲望的奴隶,到头来即使满足了欲望你也未必会开心快乐(就像本来计划晚上不吃饭去跑步锻炼,结果你却吃了还吃撑了,此时你内心大概率会充满负罪感、后悔感,而非满足欲望的开心愉悦感)。
而如果你能够学会与欲望拉开一定的心理距离,保持正念、观察它、觉察它、体验它在内心引发的无尽骚动和呼喊,但注意不被它裹挟或沉溺其中,你就会收获自己是自我欲望主人的强大坚定的内在自信心与掌控自我人生的自尊感。
这种感受会帮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人生。对自我欲望始终保持观察、觉察和自我克制的人生态度,从而让你活得身心自在、豁达超然;心里渐渐清晰体悟到,人生成功不等于随时响应各种欲望、乃至最大化满足各种欲望,而是学会与内心各种动态变化的欲望和谐共处,不沉溺、不纠缠、不裹挟,同时坚定地走在锐意精进、向上向善的人生道路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时间是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最大无形资产,你用一生短暂有限的时间干什么,你的人生就是什么,你的灵魂就是什么。作为大多数工薪族来说,可能每天最精力充沛最宝贵珍惜的八小时甚至更多时间,都被投入到了工作谋生之中。如果我们对工作本身不感兴趣、或者体验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纯粹为了挣每月那点碎银子而辛苦劳作,那其实也挺可悲的。每天上班的日子不可避免变成了磨洋工、混日子,在滴答滴答不停看表、不停渴盼下班的煎熬中徒耗光阴、浪费生命,体验不到人生昂扬奋斗的美好与专注投入的心流乐趣。这是多么可悲的人生!
就像前几年认识的一位老师傅,他告诉我自己几乎每天晚上看电视都要看到凌晨两三点,他感觉下班后的时间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舍不得用这么宝贵的时间去睡觉;明天天亮后的时间,又是身不由己、被迫卖命、属于老板的时间。
相对来说,我可能比他幸运。大约七八年前我也有机会去干所谓的高薪工作,但不知道是出于逃避责任还是内心坚定的心理,我最终宁可选择有更大时间自由度的工作,而不是选择每天被外力驱策的工作。我觉得相比每月多挣那么两吊钱,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最大程度按照自己的想法工作生活,更加适合我自己的个性吧。
人除了受到自身基因和外部环境的决定及影响之外,我觉得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时间才是每个人的生命和灵魂。你用时间干什么你就是什么——是时间河流在你身上哗哗无情流淌,还是你发挥主观能动性驾着一叶扁舟悠然泛舟于时间河流之上;本质上取决于你自己。
唐代大诗人王维有诗云,“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首描写终南山自然风光的诗歌,像极了我们人生的隐喻。可能很多人面对自我人生都会产生“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前路看不清、后路想不通”的尴尬困惑境地,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可能还是立足当下,把自己有限的时间精力贯注在自己认为更重要、更有意义的工作生活事务上,坚持努力奋发、精进向上。努力若干时段之后,不知不觉你可能就会到达人生更高一重境界之上。
此时再回头看,你可能才会产生“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更高层”(不是最高层,而是更高层,人生进取无止境)的人生体悟;进一步看清看透自己曾经走过的人生路,吸取宝贵经验教训;同时前瞻洞察到——接下来更加清晰明了的人生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