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各位老师好!特别感谢张永军老师!在新年到来之际,给我们搭建一个网上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感谢江老师的辛苦付出,为大家提供精彩的课例!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粗浅的感受。
江老师虽为年轻教师,但可供大家借鉴的点有很多,我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基础实。抓牢文言基础,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底座,也是考试考查的基点。从强调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到朗读节奏的具体划分,再到重点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理解,江老师都是不遗余力地带领学生去仔细分析。
2.板块清。美读,读句读——译读,知文意——趣读,知其味——辩读,知志趣。三大板块层次清晰,遵循了学习文言文的规律。先基本理解文意,再分角色朗读读出二人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触摸不同的情感世界,最后在学生的论辩中探究出二人不同的思想志趣。
3.互动多。从江老师的言语中不难发现,她努力营造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如同学读完后,你听出了问题吗?分角色朗读,分组进行,大概因为是无生课堂,课堂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已。
4.作业活。分为必做和选做,注重了作业的层次性,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文意识。选择了有关庄子的另一篇文言文作为拓展资料,有利于学生更多的了解庄子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选做题,感觉问题设置和语言表述需再斟酌一下,是否符合真实的问题情境和问题的必要性。
【文本解读】
“两依据”——单元目标和文本特质
单元目标:
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诵读最好要进行层级训练,而非多次平面滑行);积累常用文言词语(人称代词:子和汝;重点词语:固、安、之)和句式,欣赏精彩语句;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
文本特质: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是以庄子和惠子对话,确切的说是以论辩贯穿全篇的一个短小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在对话中感受二人不同的性格气质,体会论辩的趣味性。
建议点:
1.导入部分,应该达到简约有效之目标。徐杰老师曾提出过关于课堂导入的几个点,肖培东老师的导入也堪称艺术。廖廖数语,既是开启新课的钥匙,又是贴近学生心灵的神丹妙药。就本文而言,可以“由插图猜人物”开启,既有效运用了文本助读资源,又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有效迅速地的连接了文本内容,为下面的学习打好铺垫。
2.课堂设计最好由活动来支撑,这是徐杰老师一直强调的。活动,能让我们的课不落窠臼,学生思维得到梯级发展,也更好的回避了余映潮老师极力摒除的碎问碎答。几个活动,能让我们的课眉清目秀,而非臃肿。这就是王君老师倡导的“课堂内容的瘦身”,跟徐杰老师倡导的“文本内容的选择”殊途同归。就是要学会聚焦,不要地毯式的搜索,而要找准突破点,各个击破。
好课,除了有意义,还要有意思。那就要多琢磨一下活动的设置,问题的提出,语言的表达等。
a.可以给课文换个标题。因为本文的标题是编者加的,就是择取了文章内容的第一句话,并不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江老师的“辩题”就是想让学生知晓本文的关键点。给文章拟标题就有意思了,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趣味性。它能让简单的提问题找答案摇身一变,让问题从匍匐在地上的状态,到渐渐站起身来。学生可能会回答“庄子与惠子论辩”“濠梁上的论辩”“鱼之乐否?”等,甚至有学生可能会答“古人吵架”“输?赢?”之类的标题,这就给师生一个更大的空间来结合文章内容来解读,这就是变式的内容理解,这样的设置能紧紧抓住故事关键进行下一步的提问题,到底谁赢了呢?
b.再换一种情境让学生来回答——如果庄子和惠子给第三个人讲述自己怎样赢了对方的技巧,他们分别会怎样说呢?由此得出惠子讲究的是逻辑,就是一步步推理;而庄子是讨巧,换句话说就是答非所问。这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体会来分析一下二者的性格思想差异。用比喻来讲,就是庄子是教语文的老师,或者是艺术家,喜欢的是欣赏美,体会自然带给自己的内心愉悦;而惠子是教数学的老师,或者说是喜欢刨根问底的追问知识,讲究的是学术。
c.通过加词语的方式,如庄子( )曰,来解读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这是通过添加具体表情来解读人物心理的语言训练,比单纯的枯燥的朗读要好一些。这个训练呢,根据学情可以提出不同层级的要求。像我们学校的学生就要求用现代词语来想象,如看到鱼儿自由自在的游玩时,庄子愉悦地说,因为看到鱼儿的快乐就是庄子内心快乐的折射。就像《小石潭记》中“似与游者相乐”一般。当然,对于像你们庄里的素质好的学生就可以提出更高要求,也试着添加文言词语。
一次次引导着学生来来回回地行走在文本里,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使命所在。
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就是要摒弃华而不实的绚丽,扎根文本,沉潜涵泳。
3.课件制作可以再在简约美观的角度细细斟酌一下,因为课件的制作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审美体验,换句话说,课件比赛其实就是高质量的审美。也许是工作太忙,相信越做越精,越做越美。
以上都是我的粗浅认识,就算抛砖引玉了,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