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篇第六《大宗师》主轴及真人手册
大宗师,就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谁够得上称为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达于道的人!”,就是真人!这种人知道哪些是天道所为,哪些是人的所为,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了。
有这种认知有什么好处呢?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影响力范围在哪里,不在他影响力范围之外花力气,守住这个就没有挫败了。你的人生就变得只有成功的部分。这句话涉及到一生情绪的保养,精神保养要做到这点,几乎所有情感创伤都关乎这件事。因为误以为我们能达成我们影响力之外的事,就失败了。不能误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不要误以为自己能影响别人。
唱歌的时候以为自己唱得好的时候是感动不了人的,只有“忘我”的时候才能影响人,因为那是天道运行所为,不是人主观刻意;美人不知道自己美的时候,是最美的,因为那是自然在运行,一旦她认为自己很美,感觉就不美了,因为人为刻意显现了;父母在停止担心小孩之前,小孩是不会听话的,因为父母的智识干扰了道。
这使人想到巴菲特的“能力圈”概念。
巴菲特作为股神,却坚守自己的能力圈。在股市上,总有一些时候,不用人教你,你就是知道,此时买下某些资产是非常安全的,我想那就是天道所为吧,而不是人为去预测,去分析技术图形。
巴菲特、芒格,甚至利弗莫尔及其他大师都分析过这样的时候。我们看看巴菲特怎么说:
“我可以选择我想击出的球。投资的技巧就是,坐在那里观察球场,等待那个在你最佳击球区域的球,人们喊,挥棒啊!你傻了?忽略他们。我明白我所谓的能力圈,所以我就待在那个圈子里,我不担心那个圈子以外的东西,明确你玩的是什么,你在哪里有优势非常重要。”
巴菲特不择时,反而择到了时,正是矛盾调和处,他只看生意,看懂了生意,自然知道该给什么价格,结果呈现就是择到了好时。当然也是相对的,并没买在股市最低价。人算不如天算,机关算尽也无益,像巴菲特那样已经很好了。
但是庄子也说,要感知自己的影响力范围,开始是不能够的,必须依赖某种东西来达成这种感知力。庄子给的答案是,你是真人就能感知到。不是真人就做不到,谢谢惠顾!真人有标准的。
个人觉得庄子给出的真人标准(见附件)是很难做到的,可以尽力做到一部分。但是当世有巴菲特这样的大宗师,也是可以尽力去追随的,感觉也不是完全一点影都没有。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需要知道,只有自己的心和行为模式才是我们能影响的。你管你自己可以管的事,比如吃好睡好,比如做自己喜欢的事,选择见谁不见谁,其余交给大宇宙,能做好自己就是回馈大宇宙!
比如,你可以做的,是你用你可以感知的那部分自己,来长养你那个不能感知的自己。利用自己在地球的机会,心境能拔多高就拔多高,寿命完时就知道中大奖了,清理了好多世的业障。轮回经历的模式在这一世还会重复,可以借机清掉它,这样永生永世的自己以后就不用再轮回这些事了。
附件:真人修炼手册
1、不逆寡(不因为是少数人的意见就反对,因为只要有一个反例,所谓的定理就破了),
2、不雄成(雄成就是觉得自己很厉害,这种人后面是有观念支撑的,这个观念其实是我没有办法再进一步了,被自己的信念封印了)
3、不谋事(面对任何人都不盘算,不伤脑筋)一件事做得不好他不会后悔,做错也会学到东西,做得好也不觉得过于高兴,
4、无梦无忧(睡着了不做梦,醒着时不忧愁)
5、食不求甘(不刻意注重美食)
6、呼吸以踵(呼吸深长到脚跟)
7、不辩论(认识到事物一体两面,辩论无益)
8、欲浅天机深(因嗜欲深者天机浅)
9、不悦生恶死(不是那种只喜欢生而厌恶死的人,认为生死是一体两面)
10、翛然来往(出生时不刻意欣喜,死亡入土不拒绝)
11、不忘所始,不求所终(不忘记生命的开始,也不寻求自己的归宿)
12、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欣然接受生,忘掉死而复归自然)
13、不以心捐道(不用心智去干扰道)
14、不以人助天(不用人为去辅助自然)
15、壮义而不朋(存在感强大却不给人压迫感)
16、不足而不承(看起来有所不足似的,却使人不能加之更多)
17、瓠而不坚(特立独行却不固执,观点明确却能变通)
18、虚而不华(内虚而外在不浮华。真人是又虚又实的,看起来是矛盾,其实核心是调和的)
19、邴邴似喜(自适好像很欢喜)
20、崔崔乎不得已(行为举动仿佛出于不得已)
21、以刑为体,绰乎其杀【以刑罚为主体,是不轻易杀人。造物主在创造的时候已经设计了自我回馈系统(所谓的因果报应),比如你情绪不好,就会影响神经,影响肝,使肝不好。怎么样动念头就会遭到什么样的事情和结果。说简单点,碰到烫时手会被烫到,有这种感应才不至于轻易毁灭。(好TM高明,都不用设置地狱,一切自己做自己受)心的不二法则会吸引物的现象。】【比如生病就是大宇宙通过身体提醒你有的负能量信念需要清理,它把这个信息发给你,等你反省好了清理干净病自然就好了】
22、以礼为翼,所以行于世(以礼作为翅膀,方便行走于世)
23、以知为时,不得已于事(把知识当作时变,不得已而行事,就像自然推动成的)
24、以德为循,如有足者至于丘(以德为遵循原则,就像有足就能登上山丘,而不是一般人认为需要勤于行走才能到达)
天人合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喜好或不喜好,天与人都是合一的。认为合一的,与天是同类,认为不合一的,与人为同类。不把天和人看成是相互对立的,就叫做真人。
附件2:真人、圣人、仁人、贤人、君子、士人、役人
真人:做到了以上的24条,成为了真人,是个什么样子呢?他心里忘怀一切,容貌静寂淡然,额头宽大朴质,表情严肃时冷凄似秋,态度和蔼时温暖如春,喜怒和四季变化相通,和万物相适宜而不知他的终极。
圣人:乐通物境界。圣人带兵灭了别人的国家而不失去人心,被灭的国家人民还挺感谢。圣人利益恩泽施惠万世,却不是为了偏爱谁,不求谁的回报。如果还因为互相施施受受而欢喜的人就不是圣人。
仁人:仁人即好人。如果这个好有亲疏区别就不是仁人。
贤人:计较、选择天时的,就不是贤人。
君子:不能调和利与害的,就不是君子。
士人:追求名声而失却本性,就不是士人。
役人:丧失自己而失却真性,就不是役使之人。
这里,庄子认为那些烈士,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馀、纪他、申徒狄,都是被别人役使,使别人快意安适,而不是为自己安适而追求安适的人,失却了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