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小小小的火》
《小小小小的火》是美国作家伍绮诗的获奖作品,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部献给那些在自己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点燃星星之火的人。
小说的开头,先烧起一把大火,烧光了西克尔高地理查德森家的房子,而放火的人,竟然是他们家的小女儿伊奇。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她真的像人们认为的那样,脑子有病,神经不正常吗?带着这个疑问,一口气读完了全书。满以为探知真相会释然,没想到心情却更为复杂。
理查德森先生是一位律师,理查德森太太是一位记者,他们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他们的生活,稳定,安逸,富足,舒适。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家将会沿着这条轨迹,一直行进下去,包括他们的后代。
可是他们的小女儿伊奇,从一出生就与众不同,让理查德森太太操了不少心。先是早产,在保温箱里度过了相当长的时间,继而被医生怀疑大脑发育不完全,再大一点,则性格孤僻,言行怪异,举止另类,与兄弟姐妹格格不入,变成了令老师家长头疼的孩子。理查德森太太越来越不喜欢这个女儿,总是对她大呼小叫,她做什么都是错的。理查德森太太恨铁不成钢地想,伊奇怎么就不能像她的哥哥姐姐那样学习好,交友游戏都不用操心呢?
伊奇也发现自己是这个家里最不被喜欢的人,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在有意无意地排斥自己,甚至学校里的同学老师也对自己不那么友好。于是她把自己封闭起来,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待着,不说话,不交往,不参与社交活动。
这样的状况在他们家来了一位新的保姆后,突然有了改变。这位保姆,是一位摄影艺术家,也是他们家在温斯洛路老房子的房客,她的名字叫米娅,她还有一个十五岁的女儿,叫珀尔。
伊奇因为突然折断了老师的琴弦,被学校惩罚,当她把这件事情告诉米娅的时候,米娅的反应令伊奇吃惊,米娅还给伊奇出了一个报复老师的绝招,这让伊奇第一次感觉自己被人重视。这种重视是在家里在学校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米娅给了伊奇一种渴望已久的母爱与友爱重叠在一起的非凡体验,所以她开始崇拜米娅,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米娅身边,给她当助手,跟她讲自己的心里话。
米娅的女儿珀尔,聪明冷静,和伊奇的哥哥穆迪成了好朋友。她每天都到理查德森家里去,和他们家的孩子待在一起,感受着不同于自己和母亲清苦生活的安逸和富足。情窦初开的珀尔和穆迪的哥哥,人见人爱的崔普偷偷相恋了,那种奇妙和幸福的感觉让她不安,也让她第一次有了小秘密。她沉浸在甜蜜与忐忑中,也希望从此再不搬家,再不和妈妈开着那两装满行李的车,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当珀尔领着刚刚打了胎的虚弱悲伤的伊奇的姐姐莱克西回到家的时候,米娅给了莱克西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受伤的莱克西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
当米娅得知理查德森太太的朋友抱养的女儿正是自己在中餐馆的同事贝比由于走投无路舍弃的孩子时,她毫不犹豫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贝比,从而引发了一场夺子风波。也是由于这件事,理查德森太太开始怨恨米娅。
那么米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米娅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由于心地善良,也为了赚取学费,做了一件傻事,帮别人代孕。当她千辛万苦成功怀孕之后,不由自主升腾起的母爱,唆使她突然就舍不得把肚子里自己的孩子拱手送给那对迫切想要孩子的夫妻了。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大着肚子,开着弟弟遗留下来的车,带上简单的行李,开始了流浪生活,断绝了包括亲生父母在内的所有与外界的联系。
贝比的遭遇,让米娅想到了当年的自己,作为母亲,她完全能够理解贝比的心情和感受,所以,她帮助贝比出谋划策,在她失败无助的时候,给她提供极尽所能的安慰与支持。
十几年来,米娅放弃了所有,带着女儿,一边摄影创作,一边打些零工,从不在一个地方待得过久,也从不交朋友。他们的物质生活虽然颠沛流离,但是精神世界却高雅惬意。她的摄影作品一直通过纽约的一家画室出售,偶尔也会为了房租和生活支出,做些餐馆服务员、家政服务员的工作。理查德森太太正是出于同情,才执意请米娅去家里打扫卫生和准备晚餐。而温柔得体,善解人意的米娅则无巧不成书地成为了点亮伊奇的那一点光。
理查德森太太的四个孩子,除了伊奇之外,其余三个并不像她印象里的那么好。穆迪暗恋珀尔,崔普偷偷和珀尔约会,而莱克西,最令理查德森太太骄傲的女儿,则偷偷交了男朋友,不止一次偷尝禁果,导致意外怀孕。而去打胎,不仅让珀尔陪着,还用了珀尔的名字。善良的珀尔竟然没有提出异议。正是这个假名字,彻底激怒了理查德森太太,她利用手里的资源,暗中调查了米娅的过去,得知真相的她,愤怒地把米娅和珀尔赶走了。
伊奇发现米娅和珀尔走了之后,又发现了莱克西的秘密,她决定去追寻米娅。在临离开之前,她想起米娅的话,有时候,你需要把一切都烧干净,才会有新的东西生长出来。有时候,你需要从废土之上,重新开始。于是,伊奇把西克尔高地的家里所有的房间都浇上汽油,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她希望这把火能烧明白理查德森家的所有人,可是,能吗?理查德森太太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思想,怎么能一下子烧明白?
这部小说,其中有一个点,让人很不舒服。就是其中的贝比,一个无助的贫穷的被抛弃的遗弃孩子的可怜的中国女人。为什么是中国女人呢?这似乎有些丑化华人,就像最近在网络上看到的,有些国家,在公共场所醒目的位置,贴着“禁止中国人入内”的告示牌一样,让人心里很不舒服。这是一种歧视,也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绝对的不平等待遇,为什么会这样?需要我们所有的华人共同思考并努力抗争。
就像贝比,不顾一切地抢回了孩子,去到一个美国人永远无法找到的地方。也许未来充满了艰辛与坎坷,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一定能够像米娅一样,心中永远有一团小小小小的火,照亮自己,照亮孩子,照亮今后要走过的所有道路,也照亮所有和自己相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