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乡”三部曲
多藏 多读 多写
我的“书乡”三部曲
文/浩荡白鸥
精神的皈依书,构筑了我的辽阔的精神故乡。多藏书,多读书,多写书,是我的“书乡”三部曲。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这方面的粗浅想法。
先说说藏书。何谓藏书?我想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藏书就是平时多买一些书,日积月累,聚少成多。藏书有什么好处?我感觉藏书多了,等于把很多老师请到了自己家中,好比过去皇上的侍讲、侍读,遇到了问题,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这些“老师”,可以用最经济的方式,请这些“老师”答疑解惑。
手到擒来《续资治通鉴长编》,是我2015年一项重要的阅读计划。在阅读中,我发现一个重要的现象,北宋的皇帝特别是宋太祖、宋太宗他们特别爱读书。于是,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宋太祖、宋太宗这两位著名的皇帝平时都爱看什么书呢?我开始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寻找蛛丝马迹,结果真的发现了很多线索,仅举一例——
开宝六年五月,赵匡胤任命殿中侍御史冯炳为侍御史知杂,判御史台事。为了告诫冯炳,赵匡胤曾经召见他,希望他以汉代张释之、于定国为榜样,保证天下无冤民。赵匡胤自己说:
“朕每读《汉书》,见张释之、于定国治狱,天下无冤民,此所望于汝也。”(《续资治通鉴长编》第302页,中华书局)原来,《汉书》是赵匡胤的“必修课”。
张释之、于定国又是何许人也,宋太祖为什么告诫冯炳要以张释之、于定国为榜样?我立即起身从书架上拿出《汉书》,发现张释之的事迹见于《汉书·张冯汲郑传第二十》(中华书局241卷本第2307页)。于定国的事迹见于《汉书·俊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中华书局241卷本第3035页)我认真地读了两个人的传记,了解了他们的为人,也体会到了赵匡胤的良苦用心。能够轻松地查到《汉书》,这得益于我几年前买的一套由中华书局出版的241卷本的《二十四史》。问题还没有到此为止,冯炳由殿中侍御史升任为侍御史知杂,判御史台事。这里面实际上提到了三个职位,实在让人糊涂。因此,我又从书架上找到了两本书,一本是《历代官制辞典》,另一本是《宋代官制辞典》,很快找到了答案。这两本书是我在近几年内才购买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阅读古代历史,了解古代官员的职务与职责,在此派上了用场。藏书的妙处,可见一斑。
在二十多年的文字工作生涯中,靠着实干或多或少地也赢得了一些荣誉,可是,我大抵都忘却了,正像写过的新闻,走过的采访之路,就算再精彩,也不愿意再回顾,更不愿意拿出来重新炒一炒。但是有一份荣誉我却倍加珍惜,并且引以为荣——那是2011年由市全民读书活动领导小组颁发的“市十大青年藏书家”牌匾。其实,这个荣誉于我来说,是有些名不副实。不论是藏书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愧于这个称号。但是,这个荣誉对于激发我的购书、藏书热情,作用不少。从那时的不到1500册,到现在的6000余册,终于可以不再为拥有这个荣誉而“汗颜”了。
对于藏书,有几点感想,首先对收藏的种类,宜专不宜博,因为书的内容庞杂,价格不菲,如果广泛搜罗,经济压力巨大不说,藏书的实效恐怕也要大打折扣。其次,要结合个人爱好,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样的收藏对于治学,将大有好处。第三,要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可以把购书纳入个人的“财政预算”,每周、每月、每年有计划地购买多少,久久为功,水到渠成。
下面说说读书。藏书不是为了束之高阁,读书才是真正的归宿。至于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因人而异。所谓开卷有益,读书总是好的。但是,真正要读出成效,有三点必须解决,一是要有“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要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手不释卷的作风;二是要有目的性,书海浩瀚,没有目的,漫不经心地阅读,虽然也能碰到精彩的风景,但是,却事倍而功半。我为什么读书,要达到什么目的,在读书之始,便应成竹在胸。三是要努力争取读书时间。一句话,就是要少些应酬多读书。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聊的网络上,浪费在推杯换盏中。
除此之外,笔者还有一个突出的感受,那就是,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特别是为了研究学问而读书,更要不厌其烦,反复阅读,要有皓首穷经的劲头。正如苏轼所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意思。当然,读书还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正如先哲告诫的那样,“不动笔墨不读书”。
多读书有什么好处?当然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改变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嘛。而对我而言,多读书的一个直观的好处是,在写作的时候,如果需要某一个具体的事例,纵然我不能清晰地记得,但是,我会知道它的大概,而且知道到哪里去找“它”。而不读书、少读书,则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最后说说写作。藏书为了读书,读书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否则就是“死读书”,结果是“读书死”,“书呆子”大概就是说的这类读书人。如何“读出来”?就是要消化、吸收,除一部分化为读书人的气质外,更多的则成为自己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而这些,一个外在的表现就是写作。这几年,我爱上了历史典籍、古典文学的收藏与阅读,同时,也尝试着撰写读史笔记,在媒体上开设专栏,写作古代人物传记,陆续有相关专著出版,并先后参加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中国史记研究会,被吸收为理事和会员。我还想举一个自己近期读书写作的例子。上文说到,我读《续资治通鉴长编》发现了宋代皇帝爱读书的现象,我因此把这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仔细阅读,并形成了一个《看北宋皇帝看什么书》的写作计划。并在第一时间就宋太祖、宋太宗读《汉书》的情况,写作了《爱上历史,从读<汉书>开始》这篇文章,向读者推介。而本人也因此在媒体上开设了《读史·笔记》专栏,网易新闻等网站在“历史”专栏里多次予以转载推介……
“ 三多”让我构建了辽阔的精神故乡,不管风霜雨雪,伴我执著而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