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上情怀——居住环境
隶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坪上村,决定了它季节性显著,四季分明,这里地接三县,位于本县东南端。四面环山,植被多以黄柳、连翘、为主,其次是种类繁多的灌木丛。水源稀缺,日常饮水主要靠雨水(现刚接通自来水),距离坪上十公里处有一座名为“瓦窑山”的活泉水,这座活泉水可了不得,据我了解是解放后为了发展集体经济,大队将坪上农场、牧场规划于此地,主要就是为了方便用水,当时的瓦窑山泉水由三股细流从山腰流下集于自然形成的小土坑中,后来农场定于此处后发现水源紧张,这样并不能有效储水,于是大队决定修建瓦窑山,可想而知当时的发展程度一个小村子里根本没有机械化这一说,瓦窑山的建造便在坪上人的你推我拉、你锻我造举步维艰下施工完成,瓦窑山共有“一井一池”两者皆由人工锻造的天然青石垒起,大池上还加装了人工锻造的石栏杆,当时肯定是美极了。世事的变迁时光的摧残瓦窑山早也不复当年,如今的它周围早也草木丛生,残缺不全。就是这样一处活泉水滋润了坪上村及周边村落世世代代,一旦天灾干旱附近的百姓便不约而同的前去瓦窑山取水饮用,不仅供人而且还供牲畜。如今坪上人也少了,自来水也接通了,人们对瓦窑山的依赖也大大减小了。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它用远水解了近渴。希望在它最需要你的时候,你用微不足道还它青春面貌。但愿我们可以把它修缮,但愿我们能记住它的一丝甘甜。
坪上村居住地多为窑洞,窑洞建于山顶,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冬夏温差大,住在这依山而建的窑洞里“冬暖夏凉”,建窑洞还得选取深厚、直立性好的土层,还要考虑排水性,可别小瞧了这窑洞,其中的学问大着咧。
选址完毕后,便要开始挖了,拿起洋镐在选好的位置上纵深推进到一定程度后,大体轮廓就呈现出来了,后面就需要精雕细琢了,怎样精雕细琢呢?这里不需要土木工程师,不需要水泥罐车,只需要一位本土木匠师傅齐活。轮廓完成后,木匠师傅用事先备好的“土砖”把窑面表好,再把手工打制的门框、窗框、门扇配套完善,古老的工艺结合现代配饰,刹那间就为这窑洞增添了一份情趣。门窗配齐后最后便是粉刷外墙、内墙了,这粉刷也是有说法的,必须先用麦糠和泥先打底才能再用石灰刷白,门窗上漆。这样一来一幢幢窑洞便崭新的呈现在人们面前。
坪上情怀——居住环境我最爱在那傍晚时分伴随着落日的余晖置身于村子对面南坡上驻足一观,惊艳到我的不仅是视觉冲击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站在南坡登临而观抬头北望映入眼帘的是被晚霞笼罩的坪上。此刻的坪上加之那窑洞的点缀我仿佛抵达了地中海沿岸依山而建的欧式别墅之中,呈断崖式分布,错落不齐。
坪上情怀——居住环境 坪上情怀——居住环境 坪上情怀——居住环境如今坪上的窑洞已然退却了初建时的青涩,变得苍老。去年在“脱贫攻坚”的扶持下有几户村民实现了对窑洞的改造,进行了红砖挂面,这样的修复略显一丝尊贵,依然掩盖不了岁月留下的风尘;依然改变不了“冬暖夏凉”的属性;依然改变不了它“地中海式”的气质;依然改变不了父辈们对它的爱;依然改变不了我对它的情怀。
瓦窑山滋润了几世人?窑洞温暖了几代人?留住了几份情?
原创作品转载须经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