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言赏析】哲思

《论语》里仁篇总述

2019-03-23  本文已影响39人  林夕1林夕秋阳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章,是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在《论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阐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范围,如何去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君子与小人之别,都是围绕“仁”这一是非辨别标准进行的。

“仁”,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实施起来任重而道远。

仁其实是儒家以及《论语》的中心思想。《论语》谈到仁的内涵,在《学而篇》的第二章,有子曾经提过,“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强调,孝悌是实践仁的根本,也是实践仁的入手处。第三章,孔子提醒我们,“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其实是远离仁德的。第六章孔子又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作为一个学习者,最重要的除了孝悌、谨信以及爱众这样的美德之外,这些美德的学习都要归结到亲近仁德,亲近一个仁者,也就是要亲近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仁者、一个老师。《为政篇》虽然没有谈到仁这个字,可是《为政篇》主要是在谈为政以德,所以整个《为政篇》其实就是仁的一个实践,以及透由实践之后产生的一种外在辐射的影响力,所以《为政》其实也是以仁为中心开展出来的。《八佾篇》里面第三章,孔子提醒我们,“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也就是说,礼乐的核心思想在于仁,仁外在的表现就是礼乐,所以礼乐跟仁之间有一种外显跟内在核心的紧密关系,可是根本还是在于仁心。

那《里仁篇》所谈的仁又是怎么样的内涵呢?前面七章都是直接谈仁,指出仁如何去实践,或者实践仁的各种面向。《学而篇》、《为政》跟《八佾篇》,重点也都在谈仁的实践。也就是说,孔子在引导我们学习仁这样的一个德性的时候,他的重点不是在对仁下定义,而是殷殷教诲,善巧地引导我们怎么样把仁实践出来。这个实践,就是透过日常生活的对境,怎么样在各个面向,让仁贴近我们的生命,让仁可以饶益我们的心灵、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

《论语》里仁篇总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