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碍着谁了
上个月最火的一个词“小镇做题家”,刚开始听闻还不懂,百度之后,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和来龙去脉。
它最早诞生于网络,大致指的是那些出身于农村或者小城镇的学子,埋头苦读,通过高考实现了人生的进阶,却缺乏一定的视野和社会资源,即使靠多年苦读,也很难追平原生家庭和出身带来的差距。而“小镇”,则成了普通家庭或者寒门的代名词。
一开始,“小镇做题家”只是个别网友用来自嘲的称呼。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词就异化成了很多人对寒门弟子的挖苦和嘲讽,说他们只会考试做题,思维僵化,不懂变通,情商低,疯狂加班导致内卷,十分不体面,等等。
让这个词引爆网络的就是新闻周刊某主任的言论。言论中不无嘲讽,激起众多网民的反感。
不是每个人都出生在优越的家庭中,拥有优厚的资源。狭窄的社会上升通道,比较而言,较为公平的就是高考。有多少莘莘学子日夜奋战,不停刷题,竭尽全力抓住这个机会改变命运。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她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了改变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现状,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推动创建了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已帮助2000多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两千多位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女孩走出大山,那是什么概念。记得有一则采访新闻中说到,张桂梅说,灌输式、填鸭式不是好的教育方法,但是这些贫困的女孩只有通过这个死办法笨办法才有可能考上大学,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为女孩提供学习机会的张老师值得尊重,这些苦苦求学、奋力刷题,孩子们的努力也应当值得尊重。有许多女孩最后也走上了讲台,被采访的女孩们一个劲地感谢张老师,如果没有刷题的机会,又怎么可能不下地头不早早嫁人生育呢。
出生于“小镇”没有什么不光彩,中国有无数个“小镇”;通过“做题”来追求梦想、实现自我,“做题”是学习文化知识、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偌大的城市里,多少成功者不也是从小镇做题家做起,甚至是一些山村做题家。他们正是通过“做题”找到了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才有了实现“鲤鱼跃龙门”的可能。
有些人已经过上了优越的生活,如今却要用小镇做题家来刺痛人心,真的让人感觉吃惊。莘莘学子要被嘲笑,明星就该高高在上,这就是倡导的三观吗?还是出自大媒体之手。如果这样的言论不引爆网络,那就真叫可怕了。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206篇,字数969,共累计359904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