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教你学

蒋慧:小学作文写作的几点思考

2019-01-20  本文已影响118人  聆听栀子花开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放飞思维、张扬个性的时期,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征和认知特点,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写作的性质

        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是指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把自己见到的、想到的、听到的或者亲身经历过的内容,通过组织语言,再落实到文字上,利用文字来表达和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对小学生作文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练习“写话”,再进行“写作”,熟练后将二者相结合。规定标准是按照小学生语言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制定的,既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小学生已经能够用基本的口语进行较为准确表达的时候,可以让小学生用笔将自己的表述写下来,这种由口头到笔头的转变,是让学生能够学会用文字来倾诉自己的内心,同时也是由内到外进行表达的一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对写作产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毫无束缚地写出来,从而养成写作的习惯,自觉地将自己的见解、感情抒发出来,这样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写作难”的问题。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大,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不能习惯性地将自己所有的想法都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沟通和引导的作用,但一定不要对学生记录的内容进行干涉,因为会将教师多年教学的经验融入进去,这样就会使学生写作内容过于技巧化。

(二)切勿让学生走进“背诵作文”的误区

        通过近些年语文交流活动,以及实际语文教学调研可以看出,作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一个怪圈现象。所谓的怪圈现象就是,近些年教育界一直不遗余力批判的死记硬背模式,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甚至忽略了“熟读成诵”的方式,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背写作模式,背写作套路,背好词好句好段落,连理解的环节都抛弃。这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这样的做法足以引起广大教育者深思。随着新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虽然许多教师的认识水平都有了提高,“死记硬背”的模式在作文教学中有了一定收敛,但受到教学体制、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多面的限制,教学方法中还是存在很大的弊端。尤其是在目前考试形势严峻的状态下,许多教师都将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目标,为了考试而教学,忽视作文写作教学是一项具有感悟性和表达性的实践活动,也忽视了作文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运用课本中所学到的丰富词汇,对所见所闻进行真情表达,准确地对社会和自然进行反映。

(三)作文写作教学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

      许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多年的写作经验告诉我,要想作文有话可写,一定深入生活,仔细观察、感悟生活。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课后生活、活动也丰富多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不能将学生的思想局限在小小的课堂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去感受自然、感受社会、感受生活,从生活的点滴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将作文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对于写作不能急于求成,优质作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随着学生阅历和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拓展,学生就不再畏惧作文。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消除学生的心理畏惧,也是教师写作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尤其是命题作文,其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年龄特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但要以一种新鲜、亲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多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长处,教学中可以采用先写后讲的方式,在讲解作文时可以挑选优秀的作文在全班内进行分享,并且每周可以举办作文周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将“我得写”变成“我要写”变成“我想写”,将“好难”变成“好有趣”,这样学生就不会再为写作文皱眉头了。

        在小学阶段,学生单纯得就像一张白纸,而语文写作教学是学生日后生活和工作的基础性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减少技巧的传授,多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