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想法读书

如何提问2:10个关键问题

2019-02-03  本文已影响199人  Tonytoni
关键词:论题  论据  论点 推论
字数:1765,建议阅读时间:12分钟

上一篇文章我们说到了提问,那么提问到底有和套路和方法,这些方法又可以在哪些场景下应用?这是我们这篇文章要讲到的。

一、哪些场景需要运用提问的方法?

我想了一下,在以下的场景下,提问将有效的提高做事的效率。

1、阅读场景,如何搞懂一本书,并且获得知识。

2、在帮助别人捋清楚他自己的问题时。

3、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进行论证时。

4、批判性的学习他人的演讲、讲座和文章时。

二、提问的套路和方法

脑海中一有问题就不加辨别的提出来,这并不是一件高效和有帮助的事情。我们得有所选择,这样提出的问题才能清晰、有序并且实用。很多时候,实际的问题是:“也许我们根本就问错了问题”。

因此,针对提问,《学会提问》一书,提出了8个关键问题。

1、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2、论据(理由)是什么?

3、哪些关键词的意思不明确?

4、所引用的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5、是否存在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6、证据的效力如何?

7、有没有替代原因?

8、推理过程是否存在谬论?

9、是否省略了重要的信息?

10、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三、搞清楚10个问题的关系

10个关键问题看起来很多,但是,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个10个问题的由来和关系,就很容易记住并且应用这10个关键问题。

下图是一个论题的构成所展开的结构关系图,通过梳理这些关系,你很快就能明白和记住这10个关键问题。

10个关键问题的由来

首先,回到一个论题,也就是一个问题,我们完整的结构是有论据和结论。

比如论题是幼儿园小朋友是否应该学习英语?那么要回到这个问题,我们要给出自己的理由和结论,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推断过程。

所以,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论题和论点,这是第1个问题。

其次我们要搞清楚论据是什么,这是第2个问题。

然后我们看看论据的结构,一般来说,论据会包括假设、证据、数据和关键词。

假设是那些结论成立的前提,包括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这些假设作者或者论题的回答者,往往认为是默认的事实,但是事实上对其他人来说往往并非如此,所以我们要把这些假设找出来,这是第3个问题。

我们在论证时,往往会引用自己亲身或者朋友经历的例子、自己的观点和直觉、或者研究机构的数据和观点,来进行论证。但是这些引用的证据,有多大的效力?这是我们要置疑的问题。就像在进行中医的论证时,很多人就拿听到的事情来论证,中医一定是有效的。这种证据,我们就必须进行进一步的确认,才能知道是否可信并能支持论点。这是第4个问题。

论据中引用的数据,往往具有倾向性。比如只提供好的数据,有用的数据。或者是用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提供数据。这些情况,都会让数据带有欺骗性。我们需要找出和确认,作者所提供的数据,是否全面、正确、客观。这是第5个问题。

论据中有观点的关键词,但是很多时候,这些关键词是含糊不清,或者模棱两可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确这些关键词的外延和内涵。比如,有的学校禁止学生穿奇装异服。但是什么是奇装异服?是颜色太鲜艳?是尺寸不合适?是搭配有问题?这些不明确的说清楚,我们就无法去理解和认同对方的观点。这是第6个问题。

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可能会有意或者无意的忽略对他的观点不利的负面信息,或者其他一些影响论点的重要信息。我们必须询问和找出这些重要信息,这是第7个问题。

我们知道,影响一个事物的因素有很多,作者往往只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原因,可能会存在其他重要的、关键的原因,被作者所忽略。在上图中,作者提供的论证是A→B,但是可能也有C的存在,C也能推出B:C→B。所以找出其他替代的原因,是第8个问题。

在A→B的过程中,作者是否通过情绪替代观点,或者犯了非黑即白的二元论错误?或者针对个人而不是就是论事?这些在推理过程中存在的谬误。如果推理过程不正确,那么我们是无法得出结论的。因此,找出推理的谬误,是第9个问题。

最后,同一个论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面对不同的人群,其合理的结论可能不止一个。比如,政府到底要不要干预经济?显然,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不能绝对的去回答要,还是不要。而是应该“看情况”。所以,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是第10个问题。

四、总结

批判性思考,要求我们最好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为了更高效的提出问题,《学会提问》提出了10个关键问题。

我们从论题、论据、结论和推论过程四个方面,通过进行结构性拆分,分解成10个关键问题,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希望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多应用提问的艺术,批判性的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