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主题分享之侠义精神教学反思
这学期师生共读的第一本书是《水浒传》,这也是课标推荐的中学生必读的书目,而且推荐读的是原著,可是原著文白夹杂,不便理解;再加上字体小、内容多,很多学生出现了畏难情绪。为了提高阅读兴趣,我组织开展了《水浒传》主题分享系列活动,本课是第五期活动,主题是“侠义精神”。之所以定这个主题,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水浒英雄的侠义精神广为传唱,二是流传已久的“少不读水浒”的说法,三是青少年易冲动爱模仿,易引起误读。出于这样的考虑,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能说出《水浒传》中最具侠义精神的英雄人物及故事;2.理解侠义精神的内涵,并能说出“哥们儿义气”和侠义精神的区别;3.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侠义精神。其中第二个目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品侠义内涵”这个环节我用时较多。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先让学生以关键词的形式解读,又结合思想品德课上学到的“哥们义气”来对照理解,再加上课下写的读后感《谈谈水浒英雄的侠义精神》以及知识链接的内容,这个难点突破还较为顺利,另外两个目标的完成也较为满意。
这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把这节课定位为展示交流课,展示交流的主体当然是学生,所以学生的展示串起了整个课堂,抢展、点评、质疑、补充,每组都有任务,人人都可参与,在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得以凸显,思想火花得以点燃,对名著的理解也逐步加深。同时,每一个环节都以活动来引领,寓教于乐,这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
另外比较得意的就是板书的设计。借对联的形式,既扣了主题“侠义精神”,又融入了对孩子们期望,较为巧妙。
但课堂终归是遗憾的艺术。首先是学生的表现还不够完美。“讲侠义故事”环节,一个学生讲述时重点不突出;“品侠义内涵”环节展示时,学生的表演有些过,意图不够明显;最后一个环节展示后,点评质疑补充不够积极等等。如果课前我能给他们以切实的指导,评价机制再及时跟进,效果应该会好很多。再一个就是我的课堂语言还不够流畅凝练,个别地方点评语言不够精准, 这些都激励着我继续探索语文课尤其是名著阅读课的奥秘。阅读名著有着“以一当十”的功效,远非快餐文化可比。扎实上好每一节阅读课,孩子们会受益一生。“我从未长大,但我从未拒绝成长”,阿瑟•克拉克的这句话将成为我探索名著阅读课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