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DC/EP,事关钱包,可得上点心!
2020年4月14日,一张央行数字货币的个人钱包APP截图在网上盛传。
央行数字货币(DC/EP)开始内部测试了。
紧接着,《科创板日报》消息称,苏州相城区区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月份交通补贴的一半将以数字货币形式发放。
把这两则信息组合在一起,透露着央行一直在研究的数字货币要落地了,支付场景应该先从交通出行开始。
如果把央行数字货币拆分成三个词:央行、数字、货币,那可熟了。可组合在一起,有点雾里看花,这央行数字货币究竟是个啥?
这央行数字货币,与我手里这100块的钞票有啥区别?
与支付宝、微信支付有什么区别呢?
为什么要搞央行数字货币,与比特币有关系吗?
会导致通货膨胀吗?手里的100块钱,还能买两斤猪肉吗?
与我有什么关系?能让我赚更多钱吗?
这跟钱包有关的事,都是大事,可不能马虎。为了全面认识DC/EP为何物,以及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将从以下6个方面,来剖析DC/EP,闹清楚这手里的100块钱与DC/EP是怎样的亲戚关系。
1、央行数字货币是什么
2、央行数字货币如何兑换与使用
3、央行数字货币与微信、支付宝区别何在
4、为什么要开发央行数字货币
5、央行数字货币有哪些好处
6、央行数字货币会引发通货膨胀吗
一、央行数字货币是什么
说起央行货币,那第一反应就是我手里的100块钱。
说起电子货币,不禁打开微信钱包,看看那仅剩的100块钱。
说起数字货币,想起了那涨了十几万倍的比特币。
说起央行数字货币(DC/EP),你会想起啥呢?微信钱包+人民币的组合么?这么想也没问题,简单说DC/EP是人民币的电子版。
就是把手里那张100块钱变成了电子货币,只不过不是放在微信钱包、也不是放在支付宝里面,而是放在DC/EP钱包中。在DC/EP 钱包中的100块钱,区别于微信支付宝里的钱,它有自己唯一的编码,这跟纸币上的编码类似,不要用来做坏事,它能追溯到每一个使用过的人。
当然DC/EP不同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是由国央行推出的以国家信用背书的数字货币,具有法偿性。何为法偿性,简单说你用人民币现金在大陆买东西,对方是不能拒收,否则就是违法。
央行数字货币(DC/EP)不计付利息,可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相比于纸币没有任何差别。使用时应遵守现行的所有关于现钞管理和反洗钱、反恐融资等规定。
简单理解:央行数字货币=纸币+电子化。
二、央行数字货币如何兑换与使用
央行数字货币=纸币+电子化,其本质上与纸币相同,属于现金(M0)范畴,是用以替代现有纸币的数字化货币,即想把我手里的100块现钞,换成DC/EP。就如央行发行第五代人民币时,用第五代人民币兑换市场上的第四代人民币一般。
顺便科普一下什么是M0、M1、M2?
M0,指流通中的现金,也就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可以支付的纸质货币;
M1,指狭义货币,为M0与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之和;
M2,指广义货币,为M1与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之和。
因此,DC/EP,即现金,可以将DC/EP如同现金一样存在银行里,获取利息。
那如何把我那100块钱,兑换成DC/EP呢?不着急,先了解一下DCEP如何发行与运转。
1、DC/EP兑换
DC/EP遵循传统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模式运行,即人民银行发行DC/EP,把DC/EP兑换给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如下图。
根据公布的信息,央行将会把DC/EP兑换给阿里、腾讯、工行、中行、建行、农行、银联,再由他们直接向公众发行。因此等DC/EP发行后,我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App把我那100块兑换成DC/EP。
此时,发现同时有了纸币、电子货币、数字货币,来捋一捋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对于纸币和电子货币已经非常熟悉了,对于央行数字货币(DC/EP)补充一下,央行数字货币可以以电子货币形式存在,当央行数字货币存入银行电子账户,形成普通数字存储于数字钱包,就形成了电子货币;当数字货币通过加密数字存储于数字钱包,并运行在特定数字货币网络中,就形成了纯数字货币。
问题来了,如何获得央行数字货币的数字钱包呢?
2、DC/EP开户和认证
下载央行数字货币app钱包,绑定手机号即可获得央行数字货币版的“银行卡”,即开户成功。但该账户只能小额转账使用,如果要提高转账限额,要进行KYC认证,即实名认证。
DC/EP 依据实名程度分级开放交易额度,认证度低的可以小额交易,认证度高的额度放宽,分级管理实现一定程度的匿名,可以保障普通用户的隐私。
3、如何使用DC/EP?
DC/EP具有微信和支付宝一样的支付功能,如扫码支付,汇款转账等功能,但DC/EP还具有微信和支付宝没有的功能:
1)碰一碰,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即使手机不能联网,也可实现离线支付。
2)匿名付款,微信或者支付宝是需要知道对方账户才能转账,而DC/EP支付时可以像使用现金一样,别人是看不到你的账户。
当然这个匿名性也是相对的,相对微信支付宝来说要强,微信支付宝知道你给谁转钱了;相对纸币来说要弱,毕竟你偷偷给我100块纸币,这事只有你知我知天知,而用DC/EP匿名转账,这事就成了你只我知天知央行知。
DC/EP有区别与微信和支付宝强大的支付功能,但心中不免有个疑问,DCEP与微信、支付宝对我到底有啥区别呢?
三、央行数字货币与微信、支付宝区别何在
公众使用DC/EP和微信、支付宝付款购物时,选择三者之间任何一个付款,其实没有区别的,毕竟我那100块钱就是100块,不会因为使用用DC/EP支付而变成了120块。
那么区别在哪里呢?下面从三个角度来说。
1、在法律上,我们有权利不使用和支持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但有义务支持DC/EP的支付,就是前面说到的法偿性。
在生活中有些商家支持微信支付,就是不支持支付宝,碰到时也没辙,只能顺着商家的意愿换个方式支付。但如果商家敢拒收你的人民币现金支付,那么商家的行为是违法的,可以告他。对于DC/EP,商家只要能接收电子支付,就必须接受DC/EP支付,这跟必须承认纸币一样,没有商家敢拒收的。
2、在属性上,DC/EP是法定货币,DC/EP是数字化的人民币现金,是第一层的直接支付手段,具有无限法偿性,就是不会破产。而支付宝、微信支付是一种第三方支付手段,由商业银行存储货币结算,但有破产的风险,虽然发生的概率极小。
换句话说,DC/EP 是第一层的底层架构,支付宝与微信支付是第二层的应用。
微信和支付宝可以用DC/EP和人民币来支付,相当于支付宝里有两种形式的钱,都可以自由方便的使用。
3、在便捷性上,DC/EP可以实现比支付宝、微信支付安全程度与额度更高的离线支付,在断网情况下,比如在飞机上、地下室、偏远山区,微信、支付宝无法完成支付,而DC/EP不受影响,可实现离线支付,只要手机有电就行,再也不会发生因没有网络而无法支付的苦恼。
通过上面的介绍,DC/EP的特点很明显了,与DC/EP跟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有非常相似之处。
我那100块钱,好像找不到换成DC/EP的理由,毕竟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它不香吗?
问题来了,央行为什么要开发这样一种采用区块链加密技术的央行数字货币呢?
四、为什么要开发央行数字货币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想一个问题,父母为什么催你结婚,是不是因为你长大成人了,到了结婚的年龄。
来看一下货币的发展历程,看看货币发展到那个阶段了。顺便看一下我那100块钱在货币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
货币自原始部落时期发展至今,历经了 6 个阶段。
1、货币的演变历程
1)以物换物。也就是实物货币阶段,由于运输成本大、成交效率低等原因,贝壳等不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逐渐抽离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易,形成货币的原始形态,于是这100块钱是贝壳等。
2)金银条块阶段: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交流逐渐变多,以物换物已经满足不了日常所需,同时随着冶金技术的提升,货币形态自然而然向价值稳定的贵金属转换,于是这100块钱是金银等。
3)铸币阶段:人类文明的大力发展,国家把持钱币的制造,把持着经济的命脉,发现金条银条不好度量,于是国家铸造了统一的货币,于是这100块钱是铜钱等。
4)纸币阶段:造纸术、印刷术发展,易于携带的纸币迅速取代金属货币,并逐渐形成中心化现代的金融体系,使得货币政策的实施成为可能,于是100块钱是钞票等。
5)电子货币阶段:电子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货币逐渐向虚拟化过度,一方面信用卡、借 记卡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移动支付也在生活中愈发普及,但其中心化的本质并未改变,只是传播媒介发生变化,于是100块钱是微信钱包中的100块等。
6)数字货币阶段:第三方支付频频爆出安全危机、再加上区块链技术的逐渐成熟,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等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应运而生,由于其币值波动大、监管等因素影响,只在小范围进行流通,更趋向于投资工具而非支付手段,于是100块钱是比特币等。
从货币发展阶段及技术成熟度看,货币马上进入下一个阶段:数字货币。
2、全球加快央行数字货币研究
2019 年 6 月 18 日,Facebook 发布了数字货币项目 Libra 白皮书,由此引发了世界各国央行的关注与讨论。
全球央行开始密集释放研发数字货币的信号,并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研究,中国央行也不例外。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从 2014 年开始研究,到 2018 年已经趋于成熟,并在 2019 年 8 月份 Libra 引发 全球央行热议时 “呼之欲出”。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一定程度折射出货币金融体系两端的趋势性变化:
一方面,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货币形态与内涵都发生了重要改变,人们对于货币与支付的需求也朝着更加开放、即时、分布式的方向演化;
另一方面,本轮金融危机以来中央银行在宏观金融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银行货币在未来货币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也需要及时审视与探究。
简单说,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生活方式在改变,交易需求更加多样化,因此,金融也得跟上发展的脚步,从底层基础货币做改变。
3、中国发展央行数字货币的需求
我国为啥开发央行数字货币,官方的解释是面对Libra这样一种致力于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的冲击,我们需要保护自己的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做到不落后于人。然后,目前纸币、硬币的发行、存储成本非常高,流通的中间环节也过于复杂,携带也不方便,需要一种新的替代品,而数字货币恰好能解决这些问题。
对此,清华计算机博士、独立研究员龙白滔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的背后,对内是央行与商业银行业的角力,对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野心。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一下。
4、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
人民币国际化为国家金融改革,在调整贸易化结构,提升国力等等方面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提上进程很久了,然而我国在金融体系上整体的发展稍微欠缺,人民币国际化还有较长的道路要走。
目前在美国体制下,注定了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很难取得上层建筑的认可,美国的上层建筑牢牢把控华尔街等一系列重要产业。因此,央行研发DC/EP是借助互联网这个新赛道另辟蹊径,取得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为啥数字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美元霸权下,为了确保金融安全,人民币很长一段时间没法实现自由兑换,还得在境外搞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而数字货币是挑战美元霸权的机会,因为数字货币具有安全、可追溯等特征,可解决金融中洗钱、跨境资产非法转移等安全问题,加速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可极大地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一旦实现自由兑换,就能极大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以及国际结算份额,也不需要专门去搞离岸结算中心。
5、对内经济发展需求
微信支付、支付宝已经耳熟能详且密切的融入了我们生活中,在中国你如果没有这两种支付方式,那么连生活都要麻烦许多。
问题来了,支付宝、微信支付是否在承担了一部分央行的“职责”。而在法律上,支付宝或微信支付有权利不让你使用,如果账号被封了,是不是超级麻烦。
而目前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内沉淀大量资金,让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转账过程中事实上实行了清算职能,央行无法监管资金并掌握资金流向。
而在数字货币时代,第三方支付产业迎来颠覆性变革。在数字货币体系下,第三方虚拟账户作为资金存储的渠道被取消,大额资金始终处于银行监管体系内,受到监管。
DCEP的推出可以说将打破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对于线上支付的垄断地位,从而促进支付行业的创新。
因此DC/EP诞生,符合货币发展的需要,同时可以顺理成章的接过阿里、腾讯手中的接力棒了,继续为线上支付,线下交易做大作强。
6、DCEP与比特币和Libra的区别
谈到数字货币,绕不开比特币,这里把DCEP和比特币做一个区分。
DCEP跟比特币可以说完全不一样。
BTC是去中心化体系,无信用背书;
DCEP由央行发行,由国家信用背书DCEP是法定货币;
BTC在很多国家被承认为商品,买卖需要交税BTC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
DCEP采用的是一种混合技术架构,不排斥也不仅仅使用区块链技术
DCEP跟比特币以及其他加密货币是完全两个世界的东西。而DCEP是由央行这一主体发行的,采用了区块链技术,但采用的是中心化的运行方式,是人民币的数字货币化,价格会很稳定。
DCEP、Libra、比特币特点对比,如下图。
那么,那么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有哪些好处呢?
五、央行数字货币有哪些好处
发行成本低、交易更便捷……
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基于人民币现金的支付、交易、反洗钱等,在现代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而发行数字货币,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1、对于用户来说
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摆脱了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控制。
在网络信号不佳的情况下,网银和支付平台的支付功能常常会处于瘫痪状态,而DC/EP的双离线技术可保证在极端情况下,像用纸币一样,使用央行数字货币。
例如,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只要两个装有DC/EP数字钱包的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或支付功能。
2、对于政府来说
1)有利于打击洗钱、逃漏税等违法行为。传统纸币的不记名特点使得监管机构无法准确全面掌握纸币的使用流通情况,利用纸币进行偷逃税、洗钱等经济犯罪成为现实中无法避免的黑洞。
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和无法伪造的时间戳可完整反映交易明细和对手信息,如实记载每位参与者的交易信用,并在全系统范围形成统一账本,这使得央行数字货币所有交易信息都透明化。
2)使“精准扶贫”成为可能。由于数字货币的货可编程属性,可以指定用途、接收人以及支付条件,因此以数字货币方式提供的扶贫贷款和财政补贴将准确无误地流向符合条件的农民手中,且收到上述资金的农民必须按照规定要求使用。
3)有利于“个税改革”的实现。在传统纸币体系下,由于个税扣除凭证难于收集且难以辨认,上述个税改革过程繁琐、成本较高。相比之下,由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数字化”赋予其可追踪性的特点,政府可以准确、高效、低成本地了解个人所得的流入及流出结构,无需凭证即可确认税收。
3、对于市场来说
央行数字货币体现并储存在数字钱包下,而未来数字钱包将呈现“一对多、多对多”的分布状况。
“一对多”是指一个个体可以拥有多个数字钱包,“多对多”是指多个数字钱包可具体对应到更多个具体的场景应用,这也意味着越庞大的交易场景将拥有越多的数字钱包,进而进一步吸引资金流入。
央行数字货币独特的“点对点”交易模式,拥有技术的企业可通过参与搭建高效交易系统,而不用受限于微信和支付宝的垄断,激活市场的创新活力,卡位庞大的消费场景,通过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向获利方收取费用赢得利润。
比如,在央行数字货币体系下,机器和机器之间也可以进行点对点的交易,这非常契合未来物联网的发展。
六、央行数字货币会引发通货膨胀吗
等价替换流通中的货币,就如我们把第四代人民币换成第五代人民币,不会让钱贬值。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从数字化货币替代流通中的纸钞和硬币入手。
假设现在流通的货币是100元,央行数字货币将等价替换掉这100元。
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也就是说,发行时,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注:本文来自财路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