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生活家

读书笔记 |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2017-07-23  本文已影响1419人  Lady韩小茹
读书笔记 |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在教皇的要求下绘制西斯廷教堂穹顶壁画的故事。

今天我们去罗马旅游,梵蒂冈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而西斯廷教堂无疑是整个博物馆的精华所在,每天都有人排长队来一睹它的风采。而这个礼拜堂之如此出名,正是因为它出神入化的穹顶壁画,而这些壁画都出自于一人之手,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这辈子最著名的作品有三个,分别是:雕刻大卫、绘制西斯廷教堂壁画、设计圣彼得教堂圆顶。这也正好对应了他的三重身份: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在这三重身份中,米开朗琪罗本人最认同的是雕塑家这个身份,因为他本身是靠着雕塑成名,而且在他心目中,认为雕塑的地位远远高于绘画。而关于自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雕塑才能,他则将此归功于他的奶妈——一个石匠的妻子。他认为,因为从小喝石匠家的奶长大,使得他具有很高的雕塑天赋。这点非常有趣,可能也是因为他的家庭太过于普通实在没有什么艺术背景,他的父亲是一名法官,也就是一名公务员,而他的母亲在他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对他影响也不大。

我们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很多,那为什么米开朗琪罗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和达芬奇、拉斐尔齐名的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呢?

首先,因为他活得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他活了90岁,可以说是高寿了。相比之下,拉斐尔仅仅活了37岁,而达芬奇算是长寿了,也才活了67岁。而活得久,无疑使他的艺术生涯比较其他人来说要长很多,作品也会多很多,以至于他开始的最后一件作品:设计圣彼得教堂圆顶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

其次,他和别人不一样。其实当时他的成名作《哀悼基督》和我们所熟悉的《大卫》雕像都是已经被人们创作过很多次的圣经中的故事题材,并不新颖。但米开朗琪罗却能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重新塑造,带给观赏者以哲学性的思考。这也就让艺术不再成为一种技法,而是成为能够引发全人类共鸣的话题,从而使得他一炮而红了!

读书笔记 |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本书作者是罗斯.金,他是一名畅销书作家,其中我们今天看的这本《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金榜,可以说非常受读者欢迎。

接下来,我将会从本书中的两条故事主线,来为你讲述下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斯廷教堂的故事。第一条主线就是米开朗琪罗与教皇之间的“恩怨情仇”,第二条主线将会为你讲述下米开朗琪罗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余两位大师:达芬奇和拉斐尔,谁更厉害。

先来看看,第一条主线,也就是本文中最重要的内容部分:米开朗琪罗与教皇之间的“恩怨情仇”。

米开朗琪罗可以说少年得志,早在他23岁的时候,就凭借《哀悼基督》雕像一举成名。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人们不相信它出自于一个如此年轻的人之手,这也让米开朗琪罗很生气,于是他在某天夜里潜进了教堂,在圣母玛利亚胸前的衣带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也是米开朗琪罗唯一一次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

这座雕像也成功的吸引了当时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的注意,于是他立即召令这位雕塑界的青年才俊来雕制他的坟墓。这也拉开了我们这本书的序幕。

也许你会问,这本书不是讲米开朗琪罗绘制西斯廷教堂穹顶的吗?怎么又扯到给教皇修陵墓上来了呢?

当时的米开朗琪罗对于修建教皇的陵墓,非常感兴趣,可以说干劲十足。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他擅长的范围。修建陵墓主要是制作雕像,而米开朗琪罗正是以雕塑出身,可以说有着很好的积累。还有就是报酬丰厚。要知道,仅仅是付给米开朗琪罗的定金,就相当于当时工匠一整年的收入了,而且每年的薪水都相当于当时一般雕塑家的十倍!

然而,还没等米开朗琪罗将修建陵墓用的大理石运送到罗马之前,教皇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更宏大的计划上,那就是重建圣彼得大教堂。教皇决定把自己的陵墓建在气势恢宏的圣彼得大教堂内,但是由于这座古老的教堂建在地势低洼的沼泽地上,因此在当时,大教堂的墙壁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歪斜。于是教皇决定采取极端的措施,把这座基督教世界最古老、最神圣的教堂拆掉重建。

高昂的重建费意味着教皇得将陵墓工程断然中止。而米开朗琪罗运送了数百吨大理石到罗马后,已经把定金全部花完了,还欠了一部分运费。他决定找教皇偿付,并希望能付给他进一步的报酬。但教皇此时兴趣全转到了重建圣彼得教堂上,对米开朗琪罗是一个劲的敷衍,完全没有继续付钱给他的意思。

自尊心极强的米开朗琪罗感觉绝望透顶,于是便逃离罗马,发誓决不再回来。

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人称“恐怖教皇”,他的火爆脾气人尽皆知,火气一上来,下面的人就要挨他的棍子一顿毒打。因此,在得知米开朗琪罗逃走之后,就派了五名信徒立即骑马去追捕。在离佛罗伦萨还有32公里的地方,这五名信徒追到了米开朗琪罗,并坚持要他回去,但米开朗琪罗态度坚决,不跟他们走。在信徒的要求下,米开朗琪罗写了封信给教皇,信中他态度倨傲的告诉教皇,他不想再回到罗马,说他拼死拼活却得到这种冷遇实在不值得。而且说教皇既然不想再继续陵墓工程,他对教皇也就不再负有任何义务。

在这之后,教皇曾经3次派人去邀请米开朗琪罗回罗马,但均遭到了他的拒绝。他在佛罗伦萨过得很好,有接不完的工作,还有陪伴身边的家人。

终于,在教皇出征波隆纳并获得胜利之后,他打算建造一座巨大的青铜像,立在最大的教堂门口,借此向波隆纳人民宣示该城已纳入其辖下。而要塑造这么大的青铜像,他自然又想到了米开朗琪罗。于是,教皇第四次派人赴佛罗伦萨发出诏令,要米开朗琪罗到波隆纳向教皇报到。

米开朗琪罗并没有那么容易答应去见教皇,因为他深知教皇的性格,担心教皇会报复他。于是教皇给了他一份书面保证,才换来了他的再次信任。

当他们再次见面时,距米开朗琪罗逃离罗马已经过了七个多月。教皇提出让米开朗琪罗帮他铸造青铜像,米开朗琪罗不情愿的答应了,一方面,他知道无法违背教皇的指令;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借此机会重获教皇的恩宠,继而有机会重新开展教皇陵工程。

在铸造好这尊青铜像之后,米开朗琪罗赶回了佛罗伦萨。不过,刚刚抵达,要他返回罗马的教皇诏令也跟着到了,然而这个诏令并非是他想象中的继续教皇陵工程,而是让他去绘制西斯廷教堂穹顶。

现在看来,绘制西斯廷教堂穹顶是米开朗琪罗艺术生涯上非常重要的一笔,但在当时,他却压根不想接这个活。为什么呢?

首先,米开朗琪罗缺乏绘画经验。他虽然从13岁起就开始学习艺术,但主要以雕塑为主,所以几乎没碰过画笔。在这期间唯一创作的画作是给友人画的一幅《圣家族》,而这幅画呈圆形,直径才不到4英尺。和西斯廷教堂穹顶的500多平米简直不能相提并论。而他在之前也尝试过画湿壁画,但最终胎死腹中,仅仅完成一幅草图,湿壁画连动工都没有。并且,湿壁画与普通绘画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即它需要画家在高处的弧状平面上营造出错觉的效果,即“仰角透视法”,而这种“仰角透视法”被称为“绘画领域里最难精通的技法”。

此外,比起教皇陵,拱顶画似乎是比较不受看重的小案,因为礼拜堂顶棚通常会教给助手或名气不大的艺术家负责。壁画是关注的焦点,是获得显赫声名的凭借,拱顶画则不是。因此,绘制西斯廷拱顶画的报酬比起雕制教皇陵来说,终究还是差了一大截。

第三,湿壁画难以驾驭。绘制教堂拱顶要用到湿壁画的技艺,然而这项技艺是出了名的难以驾驭,它的困难重重从其意大利语表达方式就可见一斑,意大利语中它被称作“陷入困境或一团乱”。许多艺术天才面对待画的墙壁或拱顶,都会一筹莫展。就连大画家达芬奇也有栽过不少跟头。

那么它为什么会这么难呢?我在这里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湿壁画的绘画原理,之所以叫做“湿壁画”,就是因为画家需要在未干的灰泥上作画,因此需要完善的事前准备和精准的时间拿捏,所以湿壁画家每次作画,时间压力都很大,需要在灰泥干硬之前完成绘制。这也正是湿壁画与油画、板上画的最大不同,后者可以再修改,再散漫、再拖延的艺术家都可以做。例如提香画油画就总是不断修补,终其一生都在修改、订正。

虽然不情愿,但米开朗琪罗还是在教皇的要求下,历时4年零5个月,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这幅世界上最大的壁画——西斯廷教堂拱顶画《创世纪》。在这四年期间,米开朗琪罗把自己封闭在教堂内,拒绝外界的探视,从脚手架的设计到内容的安排,从构图草创到色彩实施全部由他指挥完成。有些传记中提到这一浩大工程全部是由他一人完成的,但本书中纠正了这个观点,认为就工程量和实际情况来看,仅凭米开朗琪罗一人之力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在当时他是在助手的协助之下才完成的。尽管如此,米开朗琪罗所付出的努力,无论是从身体的折磨还是从精神上的压力,都是无人能及的。

尤其是当你到西斯廷教堂,身临其境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仰头欣赏短短几分钟,就会感到脖子很酸。所以就能想象这个艺术家仰头画了4年,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幅《创世纪》,究竟都画了些什么内容?这个题材取材于圣经,整幅作品500多平方米,中心画面由9个叙事情节组成,分为:“分开光暗”、“划分水陆”、“创造日月”、“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伊甸”、“诺亚祭献”、“洪水汜滥”和“诺亚醉酒”。除此以外,大画面的四周还画有先知和其他有关的故事。整幅作品一共绘制了343个人物,其中有100多个比真人大两倍的巨人形象,他们极富立体感和重量感。可以说,整幅画通过人与人及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歌颂人的创造力及人体美和精神美。

完成湿壁画后,米开朗琪罗决定重启教皇陵案,开始替教皇陵画新素描。而在这之后不久,教皇也由于多年征战,严重的损害健康,最终驾崩。在死之前,教皇特意发布一道诏书,表示他希望由米开朗琪罗负责雕制他的陵墓,并且坚持陵墓修成后要放在西斯廷礼拜堂里面,也就是说,教皇希望自己长眠在不是一件而是两件米开朗琪罗的杰作底下。

于是,距离骑马逃离罗马整整七年之后,米开朗琪罗终于重拾他所谓的“老本行”——开始重新雕制教皇陵。

然而,教皇陵做了很久,久到让米开朗琪罗希望能早日脱离苦海,痛苦程度甚至比西斯廷礼拜堂的湿壁画工程还大。他断断续续刻了三十多年才最终完工。陵墓最后没能按照教皇遗愿放进西斯廷礼拜堂,而是放在了圣彼得教堂中;也没能如教皇预想的那么宏伟,而是在接下来几任教皇的旨意下大幅缩水;更糟的是,教皇的遗体都没能按照计划移入这座巨大的陵墓中,而是继续留在圣彼得大教堂内。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读书笔记 |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说完了米开朗琪罗与教皇之间的“恩怨情仇”,接下来我为你讲述下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之间的那些事,看看他们三位,究竟谁更厉害?

按照出生年代来讲,达芬奇绝对是前辈,他比米开朗琪罗大24岁。也就是说,在米开朗琪罗23岁凭借《哀悼基督》一举成名的时候,达芬奇已经是一名47岁的“老艺术家”了。

当时,达芬奇正在创作《蒙娜丽莎》,他的声望已经到达了顶峰,整个意大利的人都知道,这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然而,他独霸艺坛没有多久,人们的目光就被艺坛新秀:米开朗琪罗所吸引了。

可以说,米开朗琪罗的出现让达芬奇感受到了来自一个年轻人的威胁。同时,米开朗琪罗也不喜欢这位倨傲的“老艺术家”。脾气暴戾的米开朗琪罗曾经拿达芬奇在米兰铸造一尊青铜骑马巨像而未成一事,公开嘲弄对方。达芬奇则曾明确的表示他看不起雕塑家,他认为雕塑家满身大理石灰,活像个烘焙师傅,而且家里又脏又吵。相比之下,画家的住所就优雅多了。

更有趣的是,这两位不同类型的艺术家的艺术生涯中,竟然有一个创作同一题材的机会。那么,究竟谁在PK中胜出了呢?

1504年,《大卫》完成后不久,米开朗琪罗就应佛罗伦萨政府之聘,给市政大楼绘湿壁画。而负责绘制对面墙面的,则是达芬奇。这两面湿壁画各高22英尺、长54英尺,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将近两倍大。而这两位大师所拿到的命题都是通过辉煌壮丽的战役来表现佛罗伦萨人民的英勇,达芬奇选择了15世纪佛罗伦萨和米兰之间的战争,叫做《昂加利之役》,他选择了画整个战役最高潮的部分。而米开朗琪罗选择了佛罗伦萨抗击比萨的一场小战事《卡西纳之役》,并且选择了另外一个瞬间,即一场大战之后,战士们精疲力尽,突然主帅发现有人突袭,这时有些人还没觉察到,刚爬起来,而有些人已经弓箭在手,准备好下一次战斗。这也体现了米开朗琪罗一贯的美学坚持,他认为准备战斗的肉体那种紧张感,才是最动人的。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两幅画,同样的战役题材,达芬奇描绘的是战役的高潮本身,而米开朗琪罗抓住的是高潮来临前的激动。如果你是评委,请问你更喜欢哪幅呢?

总之,在当时,这两幅素描对外公布后,立即在佛罗伦萨引起近乎宗教狂热的参观热潮。艺术家、银行家、商人、工人,当然还有画家,全部拥至新圣母玛利亚教堂,欣赏教堂内的这两幅草图。

这两幅大素描若真的被转为彩色湿壁画,呈现在大会议厅的墙面,无疑将是世上最伟大的艺术奇观之一。遗憾的是,这么风风火火的开始,最后却没有一幅湿壁画完成,而均处于个人创作巅峰的佛罗伦萨这两大名人的对决,最后也不了了之。事实上,米开朗琪罗的湿壁画连动工都没有。《昂加利之役》则在达芬奇的实验性新画法下展开绘制,但后来墙面染料开始滴落,证明新画法不行,于是这幅湿壁画最终也不了了之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拉斐尔,他比米开朗琪罗只小8岁。可以说他俩算是同辈的艺术家。尤其在米开朗琪罗绘制西斯廷教堂拱顶的时候,拉斐尔也被教皇安排去绘制那幅艺术巨著《雅典学院》,也不免有了明里暗里的各种竞争和比较。

相较于米开朗琪罗的其貌不扬,拉斐尔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他长相俊美,深受女士喜爱。他们俩的性格也有很大差异,如果说米开朗琪罗是个邋遢而有时忧郁、孤僻的人,拉斐尔则正好相反,他是有教养人士的绝佳典范。当时无人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彬彬有礼、性情温和、为人宽厚。

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也风格迥异,拉斐尔的作品就和他本人一样,非常“秀美”:风格圆润、细致、色彩柔和、动作优雅;而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则充满了“壮美”之感:壮阔、晦涩、强健、粗糙、执拗,让观众心生惊奇甚至恐惧。

拉斐尔比任何人更深刻的体会到这份差异。如果说他的湿壁画代表了过去数十年一流艺术的极致与巅峰,那么当下他似乎了解到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礼拜堂的作品,正标志着全新画风的开启。可以说,米开朗琪罗带领湿壁画走到了转折点,并蜕变出新的面貌。

这也难怪拉斐尔在观摩了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之后,回去之后就把他的形象画到了自己的《雅典学院》里,借以向他致意。

读书笔记 |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简单的总结一下:本书主要讲述了米开朗琪罗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绘制西斯廷教堂穹顶壁画的故事。贯穿其中的有两条主线,一是米开朗琪罗与教皇之间的“恩怨情仇”,二是文艺复兴三杰之间的竞争和PK。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米开朗琪罗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艺术家,就在于他的作品永远和别人不一样,并且会带给人们意犹未尽的感觉,把对艺术的想象力交给了你,交给了我,交给了每一个看画的人。另外,用4年多的时间来绘制西斯廷教堂穹顶壁画,也让我们感觉到真正伟大的艺术真的不仅仅靠天赋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大量的努力和付出!

读完整本书,你也许会觉得艺术不像我们之前想象中的那么难,其实还挺有趣的。而我想这些感悟来源于本书作者罗斯.金深厚的写作功底,他真的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总是用简单几句话就把背景交代的清清楚楚。

所以我也在此为大家推荐这本书,因为此书写的非常精彩,绝对可以被列入参观梵蒂冈博物馆之前的必读书目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