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一周年,留下我的一脚足印

2017-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NickCheng0608

1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我生活了快整整30年了,从87年-17年,也到了”而立之年“,我所学的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从08年毕业到现在一直从事该专业的工作,更确切的说是Java软件开发,说起来工作也有8、9年了,8-9年做同一个专业工作,远远超过一万小时了,按照一万小时定律,我应该在这个领域是专家了,但我自知自己配不上”专家“这两个字,甚至连说精通都谈不上,凑合着也只能说是个熟练工。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的太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而我并没能跟得上其步伐,我曾经一度怀疑过自己是否真的合适做这行业,是否应该放弃这份我坚持了将近10年的专业技能。

2 如何和得到结缘
就在这样的时刻,就在我思考我职业该如何发展的一个深夜中,我在"XXFM"中找到了一个叫做“逻辑思维”的节目,听到里面一个号称“罗胖”的家伙在讲关于“蒋介石”的一期节目,再后来听说这个“罗胖”又搞了一个叫做“得到”的APP ,内容还是收费的。非常清楚的记得,那时自己正和同事(M君,以后就都叫M好了)一起去往北京的火车上,M说,罗胖搞的这玩意收费能有用户吗?我则不以为然,那时我并不知道已经出了一个叫做“得到”的APP ,每天还是偶尔去听听逻辑思维往期的一些节目。开始听罗胖的每天早上一分钟的语音,开始知道了“得到”,并与去年10月份订阅了第一个专栏,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并且坚持每天收听和阅读,从未落下一篇,而且我坚持留言,几乎留言85%以上,但这对于吴军老师的每天几千字的“日更”实在是惭愧至极。

3 从得到我得到了什么
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让我无比震惊,世界上的人竟然还有像吴老师这样学富五车的人,跨越穿梭于那么多个领域,而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解的深度,吴老师是计算机科学家也是多本畅销书的作家。从硅谷来信中所学到的知识非常广泛,从学习工作,创业与商业,高科技领域,再到投资理财,子女教育,享受人生如品味红酒与咖啡,摄影与旅游,文学作品,音乐绘画艺术等等。

按常理来说,这样的一个人,我们只能抬起头来仰望,然而,我所看过的每一份来信,每一句话,字里行间都从未透露出其高傲和令人觉得高不可攀的意味,而更多的像是一位长辈对于晚辈的经验畅谈,每一份来信其言语都显得那么的亲切和朴实且真实,其讲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吴军老师所经历并总结出来的并且是真正重要的东西。这也是我为什么我每天像洗脸刷牙一样,把听和看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作为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至今老师写了225封信,我也一份不落的看了听了,有的甚至听了很多遍,比如,“五级工程师 ”、“向死而生”、“西瓜与芝麻”等等。

通过“学习小组”我找到了好多的“同学们”,通过分享我也一字不落的看了李笑来老师的”通向财富自由之路“专栏,如果是吴军老师的专栏让我用”震惊“来形容,那么李笑来老师”的专栏,我则用“改变”二字来形容了。是李笑来老师告诉我要“只字不差的阅读”,是李笑来老师提醒我“注意力”比什么都重要,是李笑来老师教会我用“元认知”来重新认识生活和人际交往,是李笑来老师敲打我要不断“学习新技能”,是李笑来老师提醒我真正的投资究竟是如何去做的... 李笑来老师教会我们的每一个概念都值得我们深思和践行。

最近我订阅的一个专栏”Dr 魏家庭教育宝典“,则是因为我两岁半的儿子,我深深的认为,科学的养育孩子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我们无法想象这个无法复盘的工程,如果就因为父母的无知而培养出了下一代无知的父母是有多么的罪过。想象脑科学,想象Dr 魏会带领着我们这些家长们培育出优秀的孩子。

通过和”学习小组“的朋友们一起分享,我还每天坚持学习”五分钟商学院“、”北大经济学“、”经营日课“、”超级个体“、”今天“等。

4 未来我如何改善使用”得到“来学习
至今,我只觉得自己的时间和带宽不够用,我的注意力是否应该从多个专栏中集中到某几个我认为最重要的,然后精心学习,这是今后我要考虑的问题。
相信这也是很大一部分同学们的困惑和问题所在,当”得到“专栏的知识容量超过了我们的脑容量或者说”带宽“时,我们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