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四层次

2024-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沫如逸夏

很多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抱怨孩子不和自己沟通,那是因为父母也不愿意去解读孩子的情绪。

孩子一哭就想阻止;孩子一做错事就觉得他有问题;看见孩子难过,伤心,还会不断地贬低、责骂……

这种充满训斥和不信任的感觉,会让孩子出现很多问题:抑郁、敏感,叛逆,冷漠孤僻,不与父母沟通。

有人说过:情绪是上天赋予我们和孩子用以感受世界的一种方式,生活因有喜怒哀乐,才显得精彩万分。

比如:

1. “镜映的需要”:

简单说就是一个孩子觉得自己很厉害,同时需要在父母的眼中被看到以及得到赞美,父母允许孩子自由表现自己。

2. “理想化的需要”:孩子需要把父母想象成完美、强有力的人,并且能够感觉到自己和父母之间是联系的,借此充实自身作为孩子的弱小感。

3. “看见我的情绪”需要:孩子会在父母面前表现出本来的伤心、难过,此时父母需要用一双“火眼”去发现孩子的无助与帮助,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关注与爱。

对待孩子的情绪,父母的共情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帮亲子关系建立信任和情感连接。

《最爱不过我懂你》这本书中有一句话:共情并不是一句空洞的“我理解你”,而是一个完整的情绪融入。共情分为四个层次:

1. 换位思考: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到认知共情。

2. 感同身受:用心体会孩子的情感状态,达成情绪共情。

3. 积极回应:通过实际行动关爱孩子,温暖孩子的内心,行动共情。

4. 正向引导:以鼓励和期待的方式推动孩子前进。当父母做到第四个层次时,你会发现,孩子和你的关系会越来越近。

请带着爱平静地陪伴孩子,体会TA的情绪,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爱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