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大讲堂》感悟生命云歌行

把“瞒报"永远扫进垃圾堆

2022-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捧个大瓜

近日,某地因暴雨而酿成特大灾祸的调查处理结果出来了,一应责任人受到了处理。其中有一条问责的原因是“瞒报”。

据说,本来死亡300多人,经过层层瞒报,只落实100多人,那100多人不知被请到何处去了。后来反复调查核实,才真相大白。读了处理的公告,真为“瞒报”这种恶行深恶痛绝。

“瞒报”这种恶习由来以久,自古就存。当初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建立了不世出之大秦帝国。可惜秦皇短命,由其子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谁知这位仁兄吃喝玩乐荒淫颓废,惹得陈胜吴广们揭竿而起,天下群雄响就,很快成燎原之势。

时任中车府令的赵高却隐瞒全国如火如荼的起义浪潮,天天陪着秦二世在宫中斗鸡走马,纸醉金迷。当秦二世偶然闻听外面的议论而惊问赵高怎么回事时,赵高却说就是关外几个盗贼瞎起哄,不足为虑,派兵压之即可。

如此重大军情,就被赵高这样轻描淡写搪塞过去。于是,秦二世依然过他的好日子,赵高继续不停地瞒报各路军情。直到刘邦率领大军逼近函谷关,赵兄弟眼见要露陷,才慌忙派兵阻击,但为时已晚。

很快城破,秦二世被赵高逼死,但他本人也未能逃脱被杀的命运。泱泱大秦帝国,就这样统一全国不到三年,就被团灭。实属可叹可恨。

赵高的瞒报,主观上没有想要秦朝灭亡的动意,他只是醉心于权力。他害怕实报军情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故而上下其手,指鹿为马,极尽欺上瞒下之能事,可谓是运用瞒报手段的千古第一人。

然而,赵高之流虽然身死族灭,但瞒报的恶习却是生生不灭,自秦以来,无数为了自己权力而奋斗的“仁人志士”们,前赴后继进行瞒报,其流毒一直延续至今。

“瞒报”这种伎俩为何能大行其道而经久不衰呢?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上面喜欢报喜不报忧。这与人的本性有关。是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谁也不愿意天天闻到报丧的讯息。

因此,上有所好,下有所效。谁也不愿闻到哀声遍野,一派凄凉的悲苦豪啕之声。更喜闻乐见的是“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国泰民安的歌舞升平的盛世局面。端的是国际国内形势都是于我有利的好好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二是下面报喜不报忧,讨得上面的欢心,肯定会“龙颜大悦”,给予下面更多的权利和赏赐。比如明朝时,福建封疆大吏胡宗宪被人告发,说他抗倭不力,御史们告上一状,嘉靖皇帝大怒,准备收拾他。

老胡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正抓耳挠腮之际,有人在其辖区发现了一头白鹿,并献给胡总督。胡宗宪一见大喜,把这头白鹿又装饰打扮一番,献给了皇帝。说只有太平盛世,皇帝英明,才能出现这白鹿。

嘉靖大喜,不仅没有治老胡的罪,反而对其通令嘉奖,使得胡大人躲过了这一关。由此可见,只有上面与下面两相结合,才能使“瞒报”这种手段大逞其奸。于是上面心安理得地心情舒畅,觉得在自己的治下歌舞升平,陶醉于自己的文治武功的辉煌灿烂之中。下面继续坐稳位子,并升官发财,封妻荫子。苦的却是黎民百姓。

在那个荒唐的年代里,这种报喜不报忧的恶习,曾导致无数人饿死,病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欺上压下的瞒报,大到可使一个国家灭亡,像大秦帝国那样分崩离析。小到使个人身死族灭,如赵高一般。正可谓醉心于权力,到最后终归是被权力的双刃剑挥洒得腥风血雨,徒留千古骂名。

如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已经深得人心,举国上下,对于那种恶意的瞒报,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因为几十年来,我们深受欺上瞒下之苦,如不重拳出击,那种底情的情况,永远不可能下情上达,从而影响治国理政的正确实施,势必走一些弯路。

因此,这些年来,不断有一些人受到各种各样的处理。但在如此高压态势之下,依然有人瞒报,依然在顶风作案,依然在报喜不报忧。

究其原因,还在于责任心的缺失,还在于唯上思想在作怪。只对上负责,而忽略了对群众的负责。一心顾及自己的乌纱帽,一心盘算着自己的荣辱得失,一味巴结讨好上面的欢心,一味对自己涂脂抹粉,装饰太平假象,自欺欺人。

一场空前的旷日持久的反复发作的疫情,就将这些人露出了原形。我们不时可看到疫情发作地的有关责任人受到处理的报道。也有重大自然灾害时,不断有人落马的新闻。

这些在其位,不谋其政,守土失责,在职不尽责,怯于担当,瞒上欺下,临阵手忙脚乱的赵高和胡宗宪们,实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理应坚决清除之,把”瞒报"这种恶习永远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才能下情上达,上情下达,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才能抵御一切自然的、外在的一切危难,才能成就我们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