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三月开养生之道健康养生

解决好肝郁与脾虚,让你健康又苗条!

2021-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平和燚风

当下,大多数人减肥的目的不是为了健康,而是为了漂亮,特别是女性,这就造成了“瘦,还要更瘦”的病态心理,认为只有一直瘦下去,才能不断增加自己的魅力。

于是,本来不需要减肥的人,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减肥大军。

正确的减肥理念应该是以健康为标准的。

减肥之前,最好先经过专业医疗人员的评估,了解自己是否真的肥胖,是否真的需要减肥,并确定导致肥胖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减肥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通常要每日节食,而那都是最爱吃的美食,看到喜欢的佳肴而不敢吃,心里的感觉最为不爽。况且还要经常忍饥挨饿,简直成了苦行僧,好象执意要与身体作对。

凡是令身心抵触的做法,都很难持久,常以失败告终。屡试屡败的经历,对自身精神的伤害远大于减肥,因为它会人为的制造一种心理上的挫败,使自己丧失自信。

所以,最好能让我们的目的,与我们的喜好统一起来,与我们的身心谐调起来,这样既轻松愉快,又容易成功。

目前减肥的方法多种多样,最为普遍的还是节食减肥,即使选用其他减肥方法,多少也配合节食。因为传统观念认为,肥胖的根本原因就是吃得太多,减少食量是减肥的必用之法。

然而,节食减肥的效果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好,因为长时间坚持节食,确实会让体重减轻,但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习惯,就会反弹。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中医认为,造成肥胖的最大问题是“肝郁”和“脾虚”

肝郁造成胆汁分泌不足,脾虚则导致胰腺功能减弱,而胆汁与胰腺正是消解人体多余脂肪的两位干将,只有将这两位干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肥胖的问题。

要想使肝和脾的功能恢复正常,首先要保证的是气血通畅,气血通畅来源于充足的营养。

如果采取节食减肥的方法,必然会由于营养不足影响肝、脾功能,使脂肪的排放量更加减少。这也正是节食减肥者恢复正常饮食后体重迅速反弹,甚至超过减肥前体重的根源。

更可怕的是,长期节食使气血化生无源,不仅影响肝脾健康,甚至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运行也会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各种慢性病的产生,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

肝郁消解法

要想使肝郁问题得到很快解决,每天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揉肝经的太冲穴至行间穴;大腿赘肉过多的人,最好用拇指从肝经大腿根部,推到膝窝曲泉穴100次。

2、揉或将手握成拳来敲“带脉”300次,擅于消除“游泳圈”(腰旁赘肉),对治疗便秘也是立竿见影。

3、用拳峰或指节敲打大腿外侧胆经3分钟,易减臀部大腿赘肉。

4、拨动“阳陵泉”1分钟。

5、揉“地筋”3分钟。

以上都是在疏通肝经和胆经,因为带脉也是胆经在腹部的一段。

肝郁既是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的主因;还与痛经,黄褐斑,偏头痛等病症密切关系。

减肥若能连带预防妇科疾患,那才更有长远意义。

脾虚调理法

如果肝郁消解法一段时间后,并未有什么效果,应该大便增多或食欲略减,那就从增强脾经入手。

脾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象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

脾虚可用食补,最好的食物就是山药薏米芡实粥。

胃寒可去薏米;胃热可去芡实、山药,换成绿豆,绿豆薏米粥最去湿热,对于肝旺脾虚、舌苔黄腻的人,最为对症

胃寒怕冷又脾虚的人附子理中丸当为首选,此药去寒湿而养胃,扶中气而健脾。

如果吃一点东西马上就饱胀难消,那是心脏功能虚弱,供给胃用于消化的气血不足,此时补心就是健脾。柏子养心丸最堪此任,此药补心又养肝,安神又通便,若总是心神不宁,气短乏力,大便难下的人服此药最为切当。

每日空腹多吃些小枣,既补血健脾,又益气通便。大枣补血力强,小枣活血力强,暑日以小枣为佳。

有人说喝了山药薏米芡实粥,反而腹胀,认为自己是虚不受补,其实是因为你腹中浊气太多,平日无力排出,而此粥补气最快。清气生必然驱赶浊气,两气相争,一时难出,便觉饱闷腹胀。此时喝一碗白萝卜汤,胃寒重的再加上点胡椒粉,自然胀随屁解,腹中顿时畅快。再喝山药薏米芡实粥,便觉顺下无碍了。

此外,经常按摩小腿脾经,再重点刺激公孙穴,配合内服粥药,健脾也并非难事。

说了半天调理脾胃,没谈减肥二字;其实脾胃功能健旺,减肥自是随心所欲的事情。

有许多人只敲带脉,推腹就能顺利减肥,但也会有人效果不佳。其实无妨,用这些方法会得到许多额外的好处;无意中去除了慢性病,可能比减肥更有价值。

综上所述,减肥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最好从肝、脾入手,采用“补”法,增加二者的疏泄功能,而不要一味地“减”下去,以致把自己的寿命也减掉。

瘦也要瘦的健康,瘦得结实,瘦得精神才好。如果减肥减到面色灰暗、浑身无力、无精打采、皮肤松弛,一付病怏怏的样子,或真有了机体功能紊乱问题,那真是得不偿失。

⊙内容仅供交流学习,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