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不读书

2018-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勾弋furen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还记得刚上学那会儿所用的作业本的封面上总是有“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样一段话,长大后慢慢才能认识这些个汉字,好久之后,才知道这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的《随笔集》里的一句话。从小师长耳提面命的告诉你读书的重要性,所以那个时候即使不认识上面的那些个字,也知道所要表达的意思。

今天再一次谈到这一句话,说醍醐灌顶是有些夸张,不过就像歌德说的那样“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种感觉真的还是挺强烈的。我是想谈谈自己读书的一些感触,不过“读书”这一行为过于伟大,我担心自己以前在与高尚的人谈话时,动机不单纯(就像我读第一本书的前提条件是我姐供应零食)还有我自己固执的认为读书是特别神圣的一件事情,读后该是要洗涤心灵的。可是就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更多的是怀疑人生,所以我只好把自己这一行为理解为看书。看书就会轻松多了,我的长辈们多数不识字,但是他们还是喜欢翻我的书,一般都会指责我的书本怎么那么旧,说我是败家子,我自知理亏也不好用“读书破万卷”来搪塞,我还没上幼儿园的表弟,也喜欢看我的书,好在他“看”的书的时候我一般都陪在身旁,要不我的书就麻烦了。扯了这么多,想说的就是自己在“看书”而不是“读书”

看书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些令我自己都啼笑皆非的事情。也不知道是小学几年级做过的语文试题,就是作品和作者匹配的那种题,我记得自己当时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记住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的作品和作者,当老师让分享读书时的感受时,我特意把自己得意的这一部分很顺利的完成我的表演。我是这样讲的“特别佩服曹雪芹,四大名著里其他三个都是男的就他一个是女的,真是不容易啊”悲伤的结局实在是不想多说,没文化可真是胆大啊。看书的时候总是习惯的手里拿一支笔,倒不是为了方便摘录笔记,其实多数都是塞在嘴里的。这样的习惯完全是由于条件反射的缘故。那会儿自习课的时候老师一般是不让看闲书的,所以拿一支笔假装我在写作业。

虽说应该抵制某些网络小说,可是我自己把看书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从看网络小说开始的,当我沉浸在那虚拟世界久了之后,依然感到疲惫。我发现都是骗人的,于是我慢慢的走出了那个世界,来到了能和大师谈话的另一个世界。

好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我们总是喜欢给陌生的东西自己给一个主观上的定义,比如定义数学为智慧那么历史就该是呆板了,但是看过当代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之后,发现历史原来可以这么好玩,之后的生活中我有了一个潜在的意识。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初中的时候看《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时候关注更多的是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的探险和恶作剧,可是前段时间。再一次看的时候感兴趣的就变成了汤姆·索亚和贝基·撒切尔了。现在还真的特别渴望自己老的走不动的时候在看一次的时候又会作何感受呢?

看书也有看的恶心的时候,看中国史的时候你还可以根据国产历史剧联系一下,可是看世界史的时候,那还真是只是看看书而已,疲惫不堪的时候就容易质疑人生,为什么要看书,打打游戏不好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第一次来到大海边,内心无比的激动,然后脱口而出“大海你好大啊”结果身边投来各种异样的眼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书看的少,只能从上面读出爱情,而且还喜欢显摆自己把他放在朋友圈离开彰显自己文艺青年的气质。书读了多了,可能才会理解王国维的犀利的视角。

如果还有机会看一次大海,希望脱口而出的不是“大海啊,你好大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