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2《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 柯维
这一次读,把前言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读了一遍,“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原则”,发现史蒂芬在1989年(看到国内2002年出版,搜了下原版,居然已经33年了)写的内容居然毫不过时,我们被“恐惧感和不安全感”、“我现在就想得到”“这不是我的错”“我什么也做不了”……这些思维模式裹挟着,动弹不得。很多人战战兢兢、勤勤恳恳,却发现得了东头丢了西头,甚至一无所获。不乏努力却什么都比不上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里。觉得自己付出很多,却得不到理解,与家人、同事层出不穷的分歧与冲突。
“内卷”是当下很流行的词汇,有人是为了取得进步、有人是为了争夺注意力、有人是为了抢占资源,于是做很多的事,花很多的时间,似乎生活中只有工作。“躺平”也很流行,因为“什么也做不了”那么不如不做,省点力气。
持续了两年多的疫情加深了两类人的自我认知循环,卷的人更卷了,躺的人更有了躺的理由。也有一些人开始迷茫,究竟未来在哪里,该往哪里走。
这个时候重读这本书,让我有了一些启发和思考。
为什么要高效能?
当然是因为时间有限、资源有限,而我们希望收获更多更好的结果,为自己打造更好的未来。而外在环境充满挑战,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必然也说明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认知和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什么是高效能?
高效能不是我之前理解的更快的做好一件事。它包含了两个方面:找到重要且正确的事、高校正确的完成这些事。
如何做到高效能?
这个部分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史蒂芬将状态分成“依赖-独立-互赖”三个阶段。
很多人的不成熟其实就表现在该承担责任的时候不承担,将责任扔给父母、家人、同事、上司、社会,或者随便什么人,就是自己不负责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巨婴”。想象一下,一个胃口巨大、无比邋遢、只要要求不被满足就哇哇大哭的巨婴,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画面。
从依赖到独立,要建立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这三个习惯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模型就是在“外界刺激”和“我们的回应”之间,是有一个黑匣子的,这个黑匣子就是我们的思考模式。所有我们经历的事情其实都是经过二次创造的,一次是我们在思想上完成的,一次是在现实中完成的。这个黑匣子就是第一次的创造过程。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中,痛失亲人、保守凌辱、历尽酷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一天,他赤身独处于狭小的囚室,忽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后来他称之为“人类终极的自由”。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人拥有选择的自由。
“积极主动”在于承认自己拥有主动权,说到这,很多人会困惑,拥有主动权多么值得高兴,怎么还需要承认呢?对,就是需要承认,因为承认有主动权,说明需要对结果负责,这哪有“我无能为力”来的轻松自在。
意识到自己有主动权,意味着我们可以看到并对自己黑匣子中的流程进行规整甚至再造,也就是说,现状是这样的,我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去实现,这些内容是在黑匣子中完成的。这一次读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以终为始”这里的“终”是黑匣子,也就是思考——第一次创造的结果,我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始”则是第二次创造的开端,我们开始着手行动的出发点。这个发现让我小小的惊喜了一下,原来逻辑并没有迂回,只是我之前没有找到这条逻辑线。
有了出发点,于是就来到了“要事第一”,以这个目标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提前进行安排。书中一个很好的实操方法分享给大家,史蒂芬称之为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长期可以根据自己的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职责,然后安排具体的任务。短期则是制定每周目标,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以人、以角色为出发点,就是作为员工,做那些事;作为母亲,做那些事;作为妻子,做哪些事;作为女儿,需要做哪些事……设定自己的人生角色,做大致的排序,那么在选择的时候就可以减少纠结,哪怕有机会成本也不至于时候后悔懊恼。
养成这三个习惯,就从依赖实现了独立,再往后就是建立互赖的关系。依赖是没你不行,独立是我可以很好,互赖则是有你更好。
关于双赢思维,关于这一点,最近有一些新的想法,就是我们需要先评估环境再谈是否使用双赢思维。这可能不是特别zz正确,但如果一个人认为只有双赢思维才是正确的,就会在不适宜的场景出现分裂。譬如,明明是竞赛,需要比个一二三,却想着我怎么能没有双赢思维呢?太内耗了,这是场景问题,在商业合作、亲情友情这个是ok的,但也有一些场合不适合,那些场合可能更适合回避、妥协、强势或者放弃合作,记得有本书说过这个,记不得名字了,回头找到介绍。
知彼解己,“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但在家庭沟通,尤其是子女沟通时,我们需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移情的能力。
统合综效,生活不是抽象的理论公式,而是生态,我们要给压力,也要减缓阻力,也就是前面说到的平衡。
从我的理解来看,不难看出我在从依赖到独立有了很多的认识,但在独立到互赖,却还远远不够,这需要很多的计划、练习和复盘。最后就是不断更新。从身体、智力、精神、社会和情感,让自己成为一个蓄水池,流淌出去滋养万物,也要流水进来,否则就会耗竭。
这是这一次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一些思考和启发,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