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童年系列7 我的文艺经历
童年到现在,我只有可数的几次文艺的经历,次次都是那么无味,而且自己现在感觉很遗憾,自己当时为什么不好好参加这些有限的机会,锻炼和发展自己的文艺能力。
小学的时候,我本是个很有自信的人,也觉得自己读课文读的很好,唱歌唱得很好,其实,这些都是我的主观感受或者我受到文章的感染或者歌曲动听,我以为自己也唱得动听,就很主观的认为自己很棒。说到底,我是一个自恋的人。
记得有一次,班级里进行读课文小组比赛时,我和很多同学都想读读《我们去野营》,因为这首诗琅琅上口,也是我们向往的生活,但是当得知岑小星也读这首诗的时候,同学们都纷纷选择了其他的课文,因为岑小星是部队的孩子,普通话说的比我们好,家庭条件好,人又长得英俊、精神,懂事,老师们也都喜欢他。
同学们都知难而退了,我却仍然坚持,因为我也很自信,而且不服输。因此,比赛开始了,他在我前面读过后,隔了两三个同学,我紧接着开始读,当然同学们都不再认真听,结果也很明显,我们小组,前三名是没有我了。我耿耿于怀,挺难过的,但是也没办法。其实,现在我倒是认清楚了这一点,我是不善于演讲的,也不能抑扬顿挫,但是我是井井有条的,我不能声情并茂,但是却客观、不强求,随其自然的。以后再有什么朗诵,我不再要求自己,只要背会就行,什么带着感情读课文,我也不再尝试,情愿落后。本就不善于表现,何必去演戏?
落寞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过春节都有节后闹红火的习俗,常组织小学生敲鼓、吹喇叭等,我也参加了敲鼓,因为敲小鼓,只要右手跟上大鼓节奏“咚”,左手紧接着一下或者两下“叭”就可以了,连起来就是“咚叭,咚叭,咚叭叭”,如此反复,对于我这个没有音乐细胞的人来说,也感觉不到什么乐趣,有的只是紧张,关心的也不是敲鼓的事。而是,敲鼓很光荣,身背军鼓,穿着军装,很英武的样子。
我们的队伍在街道中穿梭,我们需要听着大鼓的鼓点敲击,但是我们离大鼓很远,加上街道两边很多人说话和观看,尤其是自己的家人也在看,还骄傲地说:“看,我的女儿。”或者说“我的妹妹也在队伍里。”等等的话,我就会集中精力,默念节拍,好好敲,有时敲的节奏跟别人不同了,被乡里乡亲看到,也觉得不好意思,被笑话一通,所以,敲这个鼓的一点乐趣也被消磨殆尽,再到后来,我也不再敲了。
不久之后,我们地区举行大型的敲腰鼓比赛,于是几乎全校的三年级以上的同学都要求参加敲腰鼓,腰鼓我们以前都没敲过,发下来有些同学就爱不释手的敲起来,而我却有了思想活动。如果参加呢,我可能又会敲得不好,让乡亲们看到,多丢脸;而且参加这种活动肯定又要统一服装,到时候我又怕没有,也借不到,多烦心;再说这次活动规模大,还要到外地参加比赛,又需要多少带点钱的……想到这种种,我便想退出,到老师那里去说,也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全班除了个子很高、学习最差的才没有要求参加,我没有正当理由提出来退出,可能老师也不允许,但是想到参加活动后的种种不便,我还是鼓足勇气跟老师说了。老师很不高兴,虽然最终同意了,但是可能对我忽视度有所增加。
从此,一到活动时间,全校同学就到操场练习去了,剩了三、四个同学在教室,也不准放学回家,我又感到一点点失落。尤其是打鼓的同学们集体出走,教室里一下子空荡荡的,自己仿佛被隔离;同学们练完,三五成群地回来,有说有笑,没完成作业的,也很轻松,因为老师可以原谅的,过去的差生,如今因为敲鼓好,而格外受宠了;而我们没敲鼓的也凑不上说句话,讪讪的,很没趣。
日子还再继续,同学们热闹地练习敲鼓,我一如既往地没趣,甚至有点后悔当初退出的决定。在我低落的情绪中,腰鼓队要去比赛了,还发了统一的服装,参赛当天还发给食物和饮料,到这时,我的担心都没有变成事实,什么借衣服、花钱,哦,我现在是真正的后悔了,但是,也只在心里后悔,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但心里决定下次还有类似的活动一定参加。
舞动地童年一年之后机会来了,有歌咏比赛,又是全校出动,这次我没有退出,坚持下来了,但是这次虽发了衣服,却是要自己拿钱的,我算盘又打错了,非常郁闷,好半天才从父母那里要到钱,合唱当天就跟着去了,到最后的唯一纪念就是一张照片和一套衣服,姐姐们看到照片,找到我,就说“看,照得多丑,笑都不会。”我也说不清自己的心理,没有什么高兴,也没有难过,基本算是又白参加了一次文艺活动。
小学时代结束了,初中的文艺方面的经历一个是学校的春节联欢晚会时,我们班女生给歌曲“歌声与微笑”伴舞,做的几个动作,记忆深刻的动作有三个人凑成堆,两手托着脸,头摇来摇去,做微笑状。晚会结束,姐姐们评论说:就多多不会笑,别人都笑得很甜,她笑的比哭还难看;而我的那个姐姐虽然胖点,但是跳舞跳的多好,多有活力。
我听了,很受打击,从此更加认定自己没有艺术的细胞,更加远离音乐、舞蹈等等,只是一味地投入学习,在初中简直成了班上学习最好的学生,(不是因为我真的学习很好,而是很多人都不学习,对比之下,我成了最好的,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我骄傲啊。而我的姐姐却学习不太好,这也让我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哈哈哈。
初中,还有接触文艺的机会便是班里举办的元旦联欢会,我常常也不唱歌、也不跳舞,出个谜语、讲个故事,都把同学们讲得快睡着了,因为本身我的朗读就很平淡,又选择了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因此对于初中、处于青春动荡年纪的同学来说,肯定是没有吸引的。
九十年代的联欢会转眼到了高中,由于有着考大学的目标,很多同学都是好好学习,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搞什么文艺活动,因此,高中生活总体是比较枯燥的。但总还是有机会参加一次元旦联欢晚会的,各个班级报节目、排练,经过审核的就可以上晚会了。我们班准备的是个女生集体都参与的筷子舞,每天下午5点左右开始排练,我也很奇怪那次的舞蹈我怎么也没有参加,什么原因我忘记了(无非是需要借衣服,准备服装等),反正我是没有参加。到看晚会的时候,看着大家在舞台上跳舞,我在黑虚虚的台下观看,不知道是个什么感受,高中唯一的一次文艺的机会就这样擦肩而过了。
大学时代也有点活动,主要是军训结束时的联欢会,我们宿舍一起合唱了一首歌,我唱的五音不全的,好在大家一起唱,也听不出来,此后元旦搞什么活动,就是玩的多,有特长的表演,不想演的也没人鼓动的,比较人性化,周末的舞会,我也从没有参加过,不知是因为怕自己学不会,被人耻笑,还是自己根本没有兴趣。
如今工作了,见了很多大型活动,才知道跳什么集体舞、队列变化等是不太需要什么文艺细胞的,只要大家动作一致,按照设计做动作,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于是我就盼望参加这种活动,但是却没有机会,我甚至奇怪过去的自己为什么总不参加大型活动,而使自己的从艺经历那么苍白和没劲。如今喜欢凑热闹了,却是没什么热闹可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