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还是别告诉你妈
原创文章,仅供参考
夜幕降临,我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灯光昏黄,带着点小时候记忆里的暖意。远远地,我看到老家的门口还亮着一盏灯,像是在等我,又像是一直没熄过。那一刻,我的心里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带着温暖,又夹杂着隐隐的愧疚。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每次惹了祸,父亲总会叮嘱一句:“回家还是别告诉你妈。”
父亲的“保护”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他总说男人少说话多做事。但小时候的我,总是活泼过头,闯祸成了家常便饭。邻居家的鸡被我追得满院乱飞、村头的桃树被我偷偷折了枝,甚至有一次,不小心弄坏了村里唯一的广播喇叭。每次,父亲都是在外头把事情处理好,然后悄悄领我回家。他那句“别告诉你妈”像是一道护身符,总让我觉得即便天塌下来,也还有他顶着。
可惜,那时候的我并不明白,这份默默的保护背后,是父亲一次次的赔礼、道歉、甚至是掏出辛苦攒下的钱替我“平事”。他只是不想让我看见,更不愿让我感到愧疚。他那句轻描淡写的“别告诉你妈”,其实是想让我保留对家的一份纯净想象。
母亲的“严厉”
母亲是个泼辣而又敏感的人。她对家里的大小事都特别在意,总想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在她眼里,父亲总是太宽容,对孩子“护得过了头”,可她不知道,那些父亲不说的事,其实是对她的一种爱护。他宁愿独自承担孩子的调皮捣蛋,也不想让母亲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操心烦神。
小时候,我对母亲的严格多少有些怕。她会因为饭吃得慢了训我一顿,也会因为功课落后而罚我站墙角。可后来才明白,她的严厉背后,藏着对家和孩子深深的责任感。父亲和母亲,一个用宽容去爱,一个用规则去护,他们就像一张网,一前一后,编织着我童年无忧无虑的岁月。
再次回家
如今的我,早已离开了家乡,生活在一座陌生的大城市里。工作忙碌,日子匆匆,回家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可每次回家,父母还是会为我准备好热乎乎的饭菜,问一句“过得好不好”,然后默默地看着我吃饭。他们不再多说什么,只是在目光里藏着深深的牵挂。
那次村里有人提起小时候的往事,说起我弄坏了广播喇叭的事。我这才知道,当年父亲为了替我“平事”,帮村里换了一个新的喇叭,自己却跑了三趟镇上。母亲也早就知道这些事,只是从未提过。她说:“你爸啊,总想着护着你,其实我也不是不知道。”我听得鼻子一酸,仿佛又听到父亲说:“回家还是别告诉你妈。”
那份藏在心底的爱
父亲的爱,是藏在沉默中的,他用行动替我遮风挡雨;母亲的爱,是藏在唠叨里的,她用规则为我树立方向。他们一个向外挡风,一个向内守家,这样的默契,让我直到成年后才真正读懂。
回家的路上,我想着该如何好好感谢他们。可后来,我明白,他们不需要我的感激,也从不期待什么回报。他们只是想看着我平平安安,哪怕我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在他们眼里,我始终是那个需要护着的孩子。
回家别告诉“你妈”,但别忘了告诉“他们”
再一次回到村口的老槐树下,我看着家的灯光,心里想着,父亲的那句话也许并不是为了瞒什么,而是为了让我知道,无论走多远,家始终是我的港湾。
如今的我,也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去守护这个家。即使父母不再说“别告诉你妈”,我也会用一份沉稳和爱去回应他们。这份守护,不再是儿时的调皮与依赖,而是一个成年人对家的承诺。
回家的时候,或许真的可以别告诉“你妈”,但别忘了告诉他们: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