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启迪灵魂的诗

2021-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耳书

第一次读这首诗是在初一的一个早读,晨光从窗户缝中挤进,偶尔夹杂着少许鸟叫,记忆中,当时不是很懂,只是觉得有点“老白话”,诗句普通的好像自己也能写一样。

如果现在问我,你喜欢中国的教育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它于我是合理的,乃至于少走不少弯路。从小学到大学,我对文字和知识是一个从被动为主逐渐走向主动为主的过程,这也就是当初中开始稍有主动意识的我,会开始嫌弃这首将来会影响我一生的诗。

第二次读是初三和高中的衔接期,自己由于侥幸考上“沙中”的预科班,所以初三一年是没有什么压力的,思想和看书也在这种无为与自由中更加肆无忌惮和快速的扩张着,从二三流网络小说,历史演义,名人传记,到成功励志,反正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后来经好朋友推荐—————《富爸爸穷爸爸》系列图书,(改变自己的时刻在当时看起来永远是那么稀松平常,似乎这是一个无法打破的定律),在第一本书第一章第二页便是这首诗,二次遇见略感意外,读罢,多了几分说不清的彷徨和感叹,年龄对于时间的感觉是越来越快的,可能是时间除以经历的缘故吧,分母在不知不觉中增大,而时间依旧逝者如斯夫。

第三次读便是考研期间,毕业临近带来的窒息感和同辈压力是无所适从的,出于对于大学胡作非为的亏欠和无业可择的处境,毅然决然选择考研,过程中多少会有所动摇,难免迟疑,于是,在一个上午,《未选择的路》这首小诗从初中的那个早上飞来了,似是嘲讽当年的无知,又好像在告诫自己,既然无路可选,既然决定了,那就应该义无反顾,选择一个少有人走的路,总会错过些风景,但,那曲径通幽处想必也不会差。

作为首篇,写的反而多了些漫无边际和流水账,想阐明中心,目前也没有说出,借用自己的口号吧!分享实用方法,学些新的东西。写作的目的,就是想把自己走的路上的风景做一个记录,分享一下,认识更多的朋友,权当做一个主动的招手,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未选择的路 》

美-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