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教学更难
正在拜读芳芳老师的文章《将“不练习”进行到底》,简直不能更赞同。不谦虚地说,芳芳老师所阐述的观点和我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写作不易,教学更难记得和一位高中语文老师聊写作教学时,他建议我最好不开作文班,因为作文不可教:首先学生不可教,学校的写作教学欠缺,短期内见不到效果;其次家长不可教,不懂写作规律,又急于要效果,所以好的作文教师难当,他只答应上我的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课。
我又何尝不知写作教学之难,那是语文教学的一块硬骨头,人所共知。就连我的语文同行们也在有意回避写作教学,不会上写作课的老师不在少数。
可我们是语文老师啊,阅读写作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无路可逃。
一种改革的共识正在形成,那就是:让高考作文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摈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
写作教学之难就难在“所奉守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已经落后了至少20年”,以往我们的作文课无非就是讲一些所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列出写作提纲啊,要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呀,甚至要运用哪些修辞方法都要做出要求,难怪我们的孩子这么多年的作文水平一直停留在“雨中送伞”。
写作不易,教学更难再喜欢的东西被套路化,被强迫去做,都会索然无趣,更何况我们的孩子对写作抵触着呢。
当然有些手段我也用过,不得不用。比如芳芳老师提到的当堂坚决“不练习”,观点我赞同,但怕是行不通。你给孩子上了一节作文课,回到家家长最关心的就是:今天写什么题目啦,写了多少字啊,老师给你批改没有啊。
如果家长看到孩子的作文本上没有记什么写作方法,没有一篇几百字的作文,他们会说老师偷懒不作为,会说这节课孩子白上了。他们认为孩子写得多才是老师教得好,有些人才不管你用的什么方法,什么理念呢。
他们不会在意你为这节课所做的其它方面的努力,比如你是如何想法设法启发学生的驱动力,激发他们的思考力,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等等,这些家长们看不到,或根本不看。
再说作文批改,一位作文辅导老师和我说过,她的作文批改是给家长看,因为孩子们根本不看。由此可见作文批改的意义何在,不是说作文批改没用,而是对我们的孩子来说,不是老师批改的越多越好,作文是应该由他们自己动脑来写,自己用心来改才有用,而我们老师能做的,是启发、引领和唤醒。
写作不易,教学更难可见,改变写作教学的现状是一件教学难度大,时间跨度长,耗费精力多,费力难讨好的事,没人愿意做不难理解。
那些宿构、模式化、生拼硬凑的低质量的作文,因为没有融入自己正确的构思方法,练得再多,也只是在不断重复错误的思维。浪费时间不说,还会泯灭孩子的写作积极性,远了说,甚至可以影响孩子们的生命质量。
一位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如是说:
几乎18套高考题都特别强调了“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的考试规则。但是还是有考生不认认真真审题,不老老实实写作,把考前准备好的素材或宿构的文章生搬硬套地装在新材料的框架里,穿靴戴帽、牵强附会地进行套作转换。如有的考生把去年高考 “平衡的生活”转换为:“只有站起来,才能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或者直接把写过的诊断考试作文《迁徙》照搬过来。视材料如无物,我自岿然不动,所写完全与材料无关,与命题无关。这种不依据作文材料引发自己思考的作文,没有呈现自身真实的写作状态的写作,得分可以想象。
还是那句话,不能全怪孩子们,我们大人有责任,我们的教育有责任。我们本该教给孩子的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这种表达,需要教师和家长不断的唤醒和引导,需要长期的感受、积累、熏陶、尝试和训练,真不是几节简单的作文课就能实现的。
少给或不给孩子们的写作设限,更不要打击孩子们用心写的每一个字,哪怕字数很少,哪怕只是流水账,哪怕没观点没文采,只要是真实的,真诚的,真心的就请点个赞吧。只有如此,才有希望唤醒他们内心对写作的渴望,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最后总结几条我的教育理念:
写作如同人生,没有模板。
每个孩子天生就是小作者。
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孩子是课堂的主角。
谁的人生谁做主。
关于这些教育理念的解读,后续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