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散文特辑芳草集

《锦江街巷》122:东较场街说较场

2022-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完璧

《老成都》(连载)

【文章:何韫若;配图:冯水木提供】

        当旧时成都的城墙还在的时候,城的东西南北四角紧挨着城墙的内侧,都开辟有面积百亩以上不等的练兵比武场所,就这是人们通常所称的“较场”(也写作“较场”或“教场”,是同一意思)。

        成都的东西南北四个较场,除南较场修筑较晚外,其余三处都是前代遗留,经康熙时重建。它们都位于城墙的四角。目前除北较场外,其余都修建了房屋改作它用。

        东较场位置约在今东较场街以东、落虹桥以北。其西南两面临街,东北两面均靠城墙,占地面积约400亩,在四个较场中面积最大。清代总督定期对军队的“大阅”场地即在此。

        清嘉庆时六对山人《锦城竹枝词》云:“两会大操东较场,风筝放过又乘凉。茶瓜买向平芜坐,演武厅前话夕阳。”另一首亦云:“春来东角较场前,赌放风筝众少年。”词中所说的“两会大操”指春秋两季的大操练。东较场是少年儿童春天放风筝的极好场地,这时它就不仅是“每到天光初擦粉,数声军乐最悲凉”(引自清末邢锦生《锦城竹枝词》“咏东较场”)的军事操练场所了。

        在四川的近代史上,东较场作为历史的见证曾亲历了两件大事。一是清宣统三年辛亥十月十八日(公元1911年12月8日)的“成都兵变”。这段历史,关系到辛亥四川革命的成败,而它又与“东较场”兵士哗变的诱因密切有关。事件的起因是,刚刚宣布独立不久的大汉四川军政府的两位都督,蒲殿俊和朱庆澜当天在东较场阅兵训话时,因受到已交出督印的清总督赵尔丰的暗中唆使,在场的巡防军以索饷为由群起鼓噪,并向阅兵台开枪射击。此时的蒲、朱二人应变无能,惧而潜逃,于是全场秩序大乱。巡防军士兵转而窜入街市,抢银行,焚藩库,劫掠商民,公私财物哄抢一空,终于酿成“打起发”(编者注:方言,即伺机抢劫)的兵变大祸。

        这时的大汉四川军政府群龙无首,势成解体。幸得同盟会与咨询局在省人士出面商议平乱办法,公推时任四川陆军小学堂总办兼军政府军政部长的尹昌衡为都督。尹即紧急调动新军人入城剿捕乱兵,分头救火,收缴乱兵枪支,使乱局得以少定。尹既视事,军政府各项公务也渐次稍有头绪。惟交权的赵尔丰仍不甘心失败,千方百计阴谋复职,军政府尹昌衡乃采取断然措施,于农历十一月初三日(12月22日)以军队包围督署,擒获赵尔丰,押至皇城明远楼下,历数其罪,斩首示众,一时人心大快。以一贯屠杀各族民众著称的“赵屠户”竟为尹昌衡所杀,于是尹在四川人心目中也成为了不起的英雄。

        东较场与四川历史的关联,其实早在“成都兵变”的16年以前就已经结下不解之缘了,这就是与之有关的第二件历史大事——四川近代史上有名的“成都教案”。

        事情发生在光绪二十一年的端午节(1895年5月28日)。当天成都人民来到东较场举行传统的“撒李子”竞戏活动,游人丛集,非常热闹。恰好那天在较场附近的四圣祠美道会教学的一位传教士,在街上用糖果诱哄儿童进去将要加以毒害。由于不少人平时就对教会欺压中国人民非常愤恨,于是口耳相传,引起众怒。当时的游人愈集愈多,并蜂拥到教堂责骂。洋人闭门不出,群情更加激昂,甚至抛砖掷石,更于当晚将教堂、教士住宅及附设的诊所一并捣毁。及至深夜,群众又相率去平安桥、城南一洞桥(今锦江区向荣桥街),将天主堂和法国传教士住宅、内地会福音堂和陕西街美以美会教堂及诊所等。当时成都凡属与教会有关的房屋建筑,几无一幸免,直到两天以后,群众的反抗斗争方告平息。在“成都教案”的影响下,全川各地的反洋教斗争也先后开展起来。东较场承载的这段历史,在清人方于彬写于民国初年的一首竹枝词中透出了他当时的无奈和心酸,词云:“较场撒李翠森森,衢巷遥传笑语声。怕忆昔年仇教事,神童今日已风行。”

        在四川戏剧史上,还有一位与东较场有关的历史名人,他就是在清代乾嘉时期誉满京川的名伶魏长生。

        魏长生,金堂人,字婉卿,人呼“魏三”。他出生在一个贫民之家,幼年随母在成都帮佣。因常去陕西会馆看戏(当时成都各会馆中,惟陕西会馆常年均有演出),渐渐培养起对戏剧的兴趣,进而得师友教导,学会了以旦角应工的秦腔梆子(当时皆男旦)。稍长后,他跟随陕班去秦中深造,并不时参加演出。后来回到成都,常虚心吸收他人所长,演艺日进,但在省城的伶界里,当时他的艺名尚未得到彰显。直到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去北京“双庆部”献艺,始以其创新的秦腔和精湛的演技名震京师,“士大夫亦为心醉”,“一时歌楼观者如堵”(引自清人吴长元《燕兰小谱》)。此后离京,去扬州一带演出,并与各地声腔进行广泛的艺术交流。后再度进京,参加徽班演唱,以文武兼长全能的旦角出现在京师的舞台上,到老不衰。他在成都时,先凭屋于天涯石,后置宅于东较场口,清人杨燮有词云:“无数伶人东角住,顺城房屋长丁男。五童神庙天涯石,一路芳邻近魏三。”自注称:“各部伶人都在东顺城街、五童庙、天涯石、东较场一带地方住。”又说“魏三有别宅在省城内东较场口,台榭颇佳。”魏长生是一位德艺双馨并对我国戏剧事业发展有贡献的一代名伶。东较场也将因为曾是魏长生的居地而更增加它所载历史文化的厚重。

1964年川剧名演员陈书舫和她的女儿芳芳为小观众演出《红岩》(冯水木提供)

        清代末年,东较场曾经是华阳县的刑场。今其侧近尚有一条成都旧日习称为“落魂桥”(实为“落虹桥”)的街道。这条街因为是押赴处决人犯的必经之路,过此桥不过百步即为刑场,因而人们认为此时的人犯必已落魂丧胆,故以谐音附会为“落魂”。民国时,因较场用为驻军营房,且附近民居密集,乃另迁刑场于东门外之莲花池。

      (下篇:《“叫花子鱼”与刘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