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想法读书

真诚待人与书写——听韩丽晴老师讲座有感

2023-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麦田有风

昨天,山月读书会邀请了《莫愁》杂志的执行总编韩丽晴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亲近大地,倾听万物——非虚构写作的三个维度》的讲座。

第一次听到韩丽晴老师这个名字,是从陆奇那得知的,她说,韩老师是一个特别友善的人,待人真诚,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到温暖的人。

第一次看到韩丽晴老师本人,是上课坐电梯时,在电梯里遇见了卓云同学,卓云向我介绍身边一位不认识的女士,她说:“这是韩老师。”“韩老师,久仰大名,”我笑着和韩老师打招呼,这见面有点激动有点惊喜,还想再说什么,却觉得有些词穷,就只能咧着嘴笑笑,我认为有时微笑是化解紧张的最佳方式。眼前个子高高的韩老师和我想象的有些不一样,她很有礼貌地说:“你好,认识你们真好。”

第一次听韩丽晴老师讲课,她真诚简短的开场白,她坦言,今天的讲座没有准备PPT,是因为她觉得今天的讲座不是理论意义上的授课,而是与我们进行交流,既然是交流,那就不需要再增加电子屏幕的观看。王老师示意韩老师坐在凳子上讲,韩老师坐在凳子上,还没讲到两句话,她就站起来,她解释到:“我还是站着讲,我想看到每一个人的眼睛。”然后,韩老师拿着话筒,站着讲了两个多小时。

韩老师讲的是关于非虚构写作的三个维度,以前,在文学院也听其他老师们讲非虚构写作,但是感觉一直没有很明白非虚构写作到底是什么判断标准,一知半解。今天韩老师的课,把我这个疑惑解答了。

韩老师从三个维度讲到非虚构写作。

第一个维度:真实性

散文真实,像小夜曲,悠扬悦耳,就像说给自己听;非虚构作品,像交响乐,格调庄重,关注的国际民生;非虚构作品生命力在于想象力,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对艺术的真实,还是人格的平等,发出自己生命独特的呐喊。

在写作中,要注意细节的真实,也就是符合生活状态的真实。作品前后的语境要真实,这些真实前期都要真诚。我们看到的塑料花,只有美丽的造型和绚丽的颜色,但是没有芬芳,没有风吹过的花瓣颤抖。比如描写景,不能是拍照,要有情感的转化。

第二个维度:陌生性

一是从词语中来,要把词语运用好,用一些比较不常见的词语,词语背后都是积累,只有积累大量的词语,到时才会恰当地应用。

二是从文体中来,不局限于体裁。老师结合自己创作《寻意古南街》过程,要投身到火热的创作环境中去。

第三个维度:思辨性

作品要发出自己的声音,需要很疼痛地采访,对他人要有很到位的体察和很深刻的情感。老师谈到赵瑜《马家军调查》采访故事及作者对于写作的付出,年轻时候的韩老师采访赵瑜的经历。这些 经历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一个作者写出一部作品付出的艰辛和精力,然后还需要有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觉、思想和情感。

对于写作,韩老师也给了三个建议:

一是与所写的人物、事情,一起往前走,共同成长。

二是写散文时,尽量不用“我”的身份去写。写作时,少用“故乡”这词,这词太大了,很多人支撑不了这样的写作。

三是说自己的话,少用成语,夸张要符合生活的逻辑,要有美感;别人的句子要去掉,要写自己的句子。句子尽量短,7个字的句子容易让人记住,不容易出现语法错误。

两个多小时的讲课,韩老师一直站着,全程脱稿,就像和朋友一起交流,她在说,还时不时问大家有没有问题,生怕自己讲多了,没有时间留给大家发言;而坐在台下的我们,已沉醉在韩老师的缓缓清和的讲课中,只想听她讲,哪怕再有三个小时,五个小时,只要韩老师不觉得累,我们愿意保持倾听的姿势。

韩老师应该是会讲课的老师,是投入自己真实感情的老师,听她讲述采访古南街一位妈妈的故事时,我被她的那份真诚、善解人意打动了,她对那位妈妈的嘱咐,那份温暖,我安静地听着,感觉自己的眼眶发热,眼泪已经溢在眼底,我张开嘴尽量深呼吸,想把眼泪止在眼眶内。我知道我是被韩老师讲到的妈妈和儿子那份母子情动容了,更被韩老师对于这位陌生妈妈的善意关心打动了。对于一名优秀的作者来说,她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呈现,也需要用心去感受别人的情绪,这种心灵的相互撞击,哪怕一句话,哪怕一个微小的举动,但只要赋予真诚,足矣感动人。

我也听了很多大咖老师的课,以前学习的基本是写作上的指导,但听了韩老师的课,不仅是对于写作上的建议贴合实际,更让我感触的是,作为一名写作者,身上那股真诚、与人为善的气息,气清、情清、心清的魅力感染了我,对人对事没有分别心的包容大度触动了我。

韩老师说:“问我何所有,惟清风明月。”她的谦逊、友善、真诚,温暖了我整个下午,也会留存心间。也记住她说的一句话,人不快乐,很多时候是忘了自己是普通人。

感恩在茫茫人海中,遇见这样一位良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