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1章当中就存在断句的争议

2023-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王道明

古汉语不好理解,原因是每个字 都是一个独立的表达单元,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字儿就是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故事。不论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是如此。那么相邻的两个字之间是什么关系就有多种可能。有的字儿还不止一个含义。加上你古人惜字如金,文字非常简略,所以理解起来就不太容易。

相比较而言,拼音文字。一个单词由多个字母组成,不同的单词代表,不同的单词跟单词之间区别较大,不太容易混淆。

还有一点就是古汉语标点符号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标点,但有大量的文献,标点不明确。只能在读的过程当中根据语感和语义自行断句。

比如说,道德经的开篇第一张,怎么断句就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没有标点的原文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1章的断句,现在主要有两种观点。

1、第一种断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如果可以说清,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可以命名,就不是永恒的道名。无,可以说是天地开始形成前的状况;有,可以说是产生万物的母亲。所以,要从恒无中体悟道的奥妙,要从恒有中观察道的端倪。无与有两者都出自于道而名称不同,可以共同称为玄奥。玄奥而又玄奥,是所有奥妙的门户。

2、第二种断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1种断句法。因为在老子的概念当中,“有”和“无”是两个独立的,相对相生的概念。在后文中也有“有无相生”这样的论述。而“有名”“无名”这两个概念,放在这里好像有点儿不明所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