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爱上了酋长短鲷
酋长短鲷(A.bitaeniata),属于双带家族(Bitaeniata Group),双带短鲷,而短鲷属于慈鲷科热带鱼 。Bitaeniata一词为酋长短鲷的品种名,是由拉丁文的“bi”和“taeniatus”两个词组成的,拉丁文中“bi-”就是两个或双的意思,而“taeniatus”就是条纹或者边的意思,所以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两条边,或者两根条纹。于是在国内就被很形象地翻译成了双带。而身体侧面的双带条纹则是酋长短鲷很显著的特点之一。而通常的短鲷均只呈现出一条横向侧纹在侧面腹部。“Bitaeniata”同时也被作为双带家族的一个特征,该家族所包括的酋长短鲷(A.bitaeniata)、金宝短鲷(A.mendezi)、双带短鲷(A.paucisquamis)、珍宝短鲷(A. sp.Miua)以及草莓短鲷(A.Deamante)均因具有体侧水平双侧纹的特征而被归类为同一家族成员。但酋长短鲷在该支系中的位置似乎与其他三种短鲷存在一些距离,倒是与草莓短鲷(A.Deamante)似乎存在较近的关系。故尔草莓短鲷早期曾经暂时被认为是酋长短鲷的特殊地域种。
酋长短鲷的形态特征如下列特征组合:
酋长短鲷的身材修长,尾鳍呈竖琴状且上下边缘向外呈丝状延伸,其上布满棋盘格局或流苏状结合的尾鳍纹路。背鳍向外扩展并形成锯齿状的鳍膜,并会依据各时的亢奋状态及情绪变化产生出蓝色红色黄色紫色的“夸示色彩”。同时,背鳍前端飞刺会依据个体的差异出现高挑拔升的迹象,而末端亦会随鱼龄进程而向斜后方拉伸延长。其修长且末端尖锐的腹鳍通常呈现略透明的蓝白色、黄色或者红色。酋长短鲷体侧会出现两条横向侧纹位于侧线上下,依据个体的不同,其身体的颜色表现充满了高度的可变因素,这种表现形态可用多姿多彩来形容,因此几乎无法用笔墨来形容酋长短鲷的美丽,因为那本就是与“素雅”背道而驰的一种强烈色彩,并且会随鱼只的情绪而或浓或淡。总体而言,红色、黄色及蓝色和紫色是酋长短鲷的主调色彩,从人类的欣赏角度而言,这四类色型亦是最容易取悦于人,故尔才造成酋长短鲷盛行不衰的缘故。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酋长短鲷并不像阿卡西短鲷那样遍布整个南美大陆的河流中,酋长短鲷大部分只分布在亚马逊河中上游,分布于哥伦比亚、秘鲁及巴西三国境内(详见酋长短鲷分布图)。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酋长短鲷都是产自亚马逊河流域东部的巴西境内或西部的秘鲁境内的,又因为东西地域上的差别,造成了这两种酋长短鲷流派上的区别,差异取决于尾鳍水平纹路的数量、色泽强度以及身体与头部形状。我们国内通常把它们区别称之为巴西酋长和秘鲁酋长。通常巴西酋长身型相对苗条,头部略显尖锐,色彩表现更为丰富,且尾鳍的纹路呈现棋盘格状齐整的状态。秘鲁酋长则相对壮实些,尾鳍相对更大,尾鳍的起始端会有放射状条纹,末端才会呈现棋盘格状。(很多朋友都会搞不太清巴西酋长和秘鲁酋长的具体区别,后面的图中会有相对具体的解释。)
我们还是先从相对热门的巴西酋长开始介绍吧,说到巴西酋长,最出名的就是传说中的巴西四大名酋:卡瑞罗酋长(Apistogramma bitaeniata Careiro)、马慕利酋长 (Apistogramma bitaeniata Mamuri)、玛拉奎利酋长 (Apistogramma bitaeniata Manaquiri)以及泰菲酋长(Apistogramma bitaeniata Tefe)。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之前的分布地图,看巴西境内,我们可以看到自西向北方的亚马逊支流中都有酋长短鲷的分布,其中卡瑞罗河、马幕利河及马拉奎利河这三条支流靠的非常的近,而泰菲河离它们也仅仅只隔了一小段的距离。之前介绍阿卡西篇的时候我就说了,亚马逊河的支流本就是相互贯通的,尤其在雨季,亚马逊河水暴涨的情况下,河里的生物相互间流窜,再繁衍,再流窜,再繁衍……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我之前也说过,酋长短鲷的发色无非就是红蓝黄紫四种色调,说实话,除了泰菲酋长相对蓝色和紫色的部分比较多,而马幕利酋长通常有较为明显的黄色之外,这四大名酋几乎是无法具体区别的,于是,个人理解给巴西境内的酋长冠以一个河流的名称仅仅只是进口商们标注捕捞地从而提高野生鱼出售价格的一种手段吧。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巴西境内的酋长吧,顺便也来看看是不是可以区别各酋长之间的不同呢?以下一些描述只是个人见解,错漏百出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首先是泰菲酋长,大部分的泰菲酋长都是黄色的面颊,紫色或蓝色的下鳍和尾鳍:
点击这里了解酋长短鲷的百科知识:酋长短鲷。查看更多关于短鲷的信息,请点击51热带鱼-短鲷目录。
也欢迎大家点击了解更多慈鲷科观赏鱼 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