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未来
这两年,很明显能感觉到焦虑在各个阶层都是在大幅上升的,原因非常多,比如前几年买房欠下的债务过多、工资不涨物价却飞涨、赚钱也不如之前那么容易等等,其实也正常,整个中国已经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高增长,在面临如此大的体量和未来更加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我们也需要去适应工资十年不涨、经济多年不振的时代,加速出清前些年那些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同时我们的思想也要想办法调整,不要去想还有那么多高增长的事情,踏踏实实的过好日子,踏踏实实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透。
尤其是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存量下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身为伴随着整个互联网兴起的我们,也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方面要面临着国内竞争对手的挤压,另一方面还要面临着国外竞争对手的排斥。但其实未来的空间依然很大,大在哪里呢?大在我们国内还有很多领域是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的,以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效率和质量,通过一些列的质量、营销、品牌的提升,可以极大的将原来性价比并不高的洋品牌的市场空间拿下,可以看到这些年家乐福沃尔玛的退出、金拱门KFC的退出、三星苹果的失意等等,未来还会有更多这样的事情发生,不是他们做得不够好,而是中国的产品质量在大幅上升。另外,一旦当我们在国内取得了市场的领先,还可以经大量的领先经验直接复制到国外,和这些洋品牌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展开竞争,同样是基于我们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我们可以看到华为ov小米传音手机在国外大放异彩,也有抖音猎豹等互联网新兴企业在海外的追捧,未来可以说还会有更多这样的例子出现。未来也不再是copy-to-China,更多的是come-from-China,中国品牌的产品也将成为时尚、高质量、高价值的代名词。其实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比如大家可恶意去看看一加手机在纽约的快闪店,其新手机发布的当天,排队长度不亚于新款苹果的火爆程度。
所以我们还是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们能够做出来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能够做出来全世界人民都喜欢的东西,前提是我们自己要转变心态,毕竟很多时候打败当前模式的东西并不是一个比现在更加牛逼的东西,而是另外一种东西,比如打败马的不是更快的马,而是汽车;打败传统广播的不是更好的广播,而是滴滴。那么打败这些洋品牌的不是更牛的洋品牌,而是中国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去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中,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外国人会倾向于选择中国的产品,这种趋势会在某个时候发生一种质变,目前看还没到那个时候。但关键的一个点,如果到那个时候再去准备,我觉得时间已经不够好了,而是现在在国内做的这些品牌,就应该去做好准备,想好怎么去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提前布局,随着中国品牌的不断强制,以获得更大的红利。曾经德国、日本的产品依然经历过假冒地质的阶段,但是但凡活下来站住脚跟的,现在都活的很不错,全世界人民都喜欢日本的电子产品、喜欢德国的汽车,这些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所以那些秉持着传统粗放型发展的思维,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这里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转变的思维就是,产品要从各个环节都做到让用户能够感觉到喜悦、感觉到实用、且适应潮流。但并不一定就是我们最先进的产品,只要是要符合当地情况的产品即可。毕竟非洲可能不一定都买得起那么高端的4G手机,但是牌照质量一定要上乘;毕竟当地的网络情况普遍差于中国,所以app要做的小一点传输数据做一下压缩处理或异步上传等等。一点点将这些东西做好,未来他们就会认定中国的东西是最好的,也就有了更多的用户和更强的议价能力。伴随着产品的还有更多可以发挥的附加品,比如文化、语言等各类延伸价值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其实将会更大。也许未来全世界人民都在过双十一电商节,都在农历春节那天在电视机跟前摇一摇……这种力量将会更大的层面带动中国的产品走向世界,而明显,现在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差得很远很远。
趋势已经开始,未来大有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