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心理

《天性认知》科学的学习能让我们克服天性,在专业的路上不断精进!

2022-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大爽儿的世界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到的知识或者技能要在大脑中随时待命,等待我们随意调取来解决问题。对于学习,大家有以下共识:

①想要学习致用,就必须记忆。只有这样,在需要时才能被随意调取。

②学习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和记忆,终身不殆。擅长学习的人适应能力强,终身受益。

③学习是一种可以获得的技能,单凭直觉学习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

如何学习才更加有效,先从了解我们的天性开始吧。

一、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

懒惰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是进化的产物。

大脑的进化速度是以百万年为单位的。近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脑的进化速度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速度。

虽然社会发展已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但人类的大脑还处在原始时代。

在原始时代,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多变。为了生存和繁衍,人类要最大限度的节约能量。只有在饥饿或者需要繁衍时,才会主动寻找猎物/配偶。即使捕猎,也尽可能的盯着周围易于获得/熟悉的猎物,以便于快速的获取生存下去的食物。一旦获得生存的基本需求后,便开始养精蓄锐,准备下一次的“战斗”。当然,为了保存精力和体力,还会尽量避免面对有挑战性的事物。

这导致人类大脑中原本利于生存的天性,在现在失去了用于之地,变成了我们成长的“绊脚石”。

“懒惰”的天性,让我们在信息时代显得目光短浅、即时满足。换句话说,天性让我们趋易避难,急于求成。我们也因此形成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式,那就是越简单、越方便,对我们的生存越有利。这导致我们的心智模型也比较单一(心智模型是每次接触一种事物时,心理形成一种看法,是由各种做事的步骤组合而成的)

现在很多人学习一个技能或者知识时,都喜欢反复阅读/集中练习的方式,这种方式短期内是有成效的,但实际上却无法产生持久的记忆。

只有耗费心血的学习才能让我们记忆深刻。

不要忘了,情绪脑的出现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和学习,以便于生存和延续。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每一次深刻记忆都是在生死攸关的场景中储存下来的,是非常耗费精力的。

研究表明,检索式练习是耗费心血的有效学习方法。检索练习是通过检索记忆,回想学过/经历过的事实、概念、事件。

检索记忆再加上定期的练习,可以强化大脑中的学习神经回路,让记忆更深刻。

检索记忆间隔一段时间,当对记忆稍微有些生疏时,再回想,记忆会更深刻。或者在检索时,穿插两件或者多件其他的事情,增加检索的难度,记忆效果会更持久,而且也更容易灵活的运用所学。

检索的方法:

①低权重的小测验和自测、间隔练习、穿插不同但相关的科目或技能的练习

②在别人教给你解决方案前先试着解决问题,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取基本原理或规则,等等。

③细化,能用自己的话把新知识表达出来,并和已知联系起来。

当然,我们要尽量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来加深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只要学到新知识,经验就会被大脑储存起来。我们可以从新知中提取关键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组织成一个心智模型,把心智模型和已知联系起来。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开发自己的心智模型,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造能力。

二、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让我们获得成长

大脑发育经历了爬虫脑(本能)——情绪脑(情绪记忆+学习)——理智脑(认知),爬虫脑和本能脑虽然比较低级,但他们的力量非常强大。爬虫脑拥有强大的运算能力,情绪脑拥有强大的行动能力。了解了爬虫脑和情绪脑的特性,我们就能找到科学的学习方式,克服“懒惰”,不断成长。

情绪记忆的出现是为了帮助人类更好的生存。那些能让我们记忆深刻而持久的事情,都是与生死存亡息息相关或者与情绪有很大关系的。

比如,在远古时代,狩猎时动物时,能快速的利用情绪记忆记住哪些事物是危险的,哪些是可以捕获的。

这些场景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调动情绪且耗费心思(能量)的学习记忆最深刻。

现在,我们深处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虽然远古时代残酷的生存场景已不复存在,但我们可以利用大脑的工作机制,制造一些特殊场景,帮助我们高效记忆。

不断的重复阅读、集中训练、重复记忆等对记忆没有任何帮助。反而浪费时间,无法产生持久的记忆,而且会因重复后产生的熟悉感,导致自己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记住了。

能让我们记得更加牢固的东西,一定是事关重大或者抽象的东西被形象化或者事情本身和个人息息相关。

荧光笔、下划线和反复阅读都会给我们造成假象,错误的认为我们通过不断的重复记住了知识,但研究表明这并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初次阅读后,隔一段时间,再次阅读。

时不时的用测验检验一下自己,能不能讲出关键概念?能不能把关键概念应用到写作中?能不能把概念转化为问题?能不能自己解答这些问题?是否知道关键概念,能否把要点转化为问题。

背的滚瓜烂熟不代表你理解了要义,不代表你会应用,不代表你会把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

努力学习会导致两个误区:

①不知道自己的薄弱点出在哪里

②使用错误的学习方法导致错过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元认知会带来学习假象,让我们误以为我们知道了。元认知就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理解。

三、知识多不等于学习能力强

知识的积累是分析、综合运用和创造的基础。正如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和他的两位同事指出的那样,“对要用到的东西一无所知,是不配谈实用的”。

每一个行业的大师都需要经历知识的累积、概念性的理解、判断、以及在实践中的不断练习。在练习技能的同时,还要付出努力学习薄弱处,展开思考,做心理演练。

知识多并不代表学习能量强。记忆知识就相当于往建筑工地上运材料。真正搭建大楼之前,你还要对各种材料的特性、用途、互相之间的作用力、各种材料如何更好的结合了如指掌,才能确保大楼的性能完好无损。

精通一门技术,需要我们既能熟练的掌握已知,又能熟练的运用已知。恰当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四、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

考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也是一种检索方式。

考试需要我们主动检索,回想所学。检索的过程能强化记忆和学习的神经回路。

考试(检索)的好处有两个:

①让我们清楚哪些是自己知道的,哪些是自己不知道的。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把精力用在薄弱环节的改进上。

②检索可以重新巩固记忆,让记忆的痕迹加深。强化新知和旧知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在需要时,能灵活运用所知所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