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申论

【指点申论】大作文写政论文还是策论文?

2019-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中指不举

对很多申论还没入门的同学来说,对大作文最大疑问就是到底写所谓的政论、策论,其实申论考试没有限定考生必须写哪一种,这两种风格都属于议论文,只要写好都能够拿高分。对于申论1小时1千字的快餐议论文来说,写议论和对策结合的大作文是最容易上手的方式。

泾渭分明的写政论或策论会存在以下的问题:写对策为主的文章的话,如果对材料主题没有一定的宏观了解,会习惯性摘抄材料中长得比较漂亮的对策,这样大家写出来的文章都差不多一样,抄材料的痕迹会很明显;刻意满篇写对策会有“空谈对策”之嫌。单纯写分析议论类文章的话,多数同学理论储备不足,易出现大量例子、引用充当主体内容言论幼稚、抒情甚至跑题。

而写对策和议论结合的文章比较好写,可以用内容的广度来掩饰思维深度的不足,这两者结合的文章,也最为符合现在议论文文风。具体写法可以参考我从人民日报中选取的段内论证内容加以理解(链接:20181119中指看报:结构积累 段内论述)。

注:对于某些考试要求写策论文(比如广州市考、部分遴选等),要学会把握策论型文特点。策论文区别与一般议论文的特点主要在分论点小标题的提法、段内论述的结构这两点。

参考以下两例:

20170320中指看报:循序渐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对策、议论结合的文章)

经济转型升级首先表现为技术进步形态的转型。经过多年快速工业化,我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能规模和齐全的产业门类,拥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产业配套能力、技术成果产业化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但应看到,这种传统工业化主要采取的是低成本替代策略,以模仿创新的方式快速摘取产业技术“低垂的果实”,向各产业领域的开阔地推进。目前,面对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的局面,必须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努力攀向各产业的制高点,拓展产业发展的新空间。这是产业技术变迁的一次巨大跨越,既要实现累积性技术进步,更要实现开拓性技术进步。特别是在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信息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我国有望在新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技术进步形态的转型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全面摘取产业技术“高悬的果实”,二是大力开拓高新技术产业的崭新领域。值得指出的是,这一过程对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都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加上目前我国劳动人口正处于代际更迭中,需要着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同时妥善应对下岗分流人员再就业问题。

企业家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领军者和组织者......

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政府在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制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70329中指看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做好四篇文章(偏向策论的文章)

做好“稳”的文章。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稳字当头,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农民增收稳定、农村社会稳定。当前特别重要的是“稳粮”。需要调减的供过于求的粮食品种要下决心调减下来,但绝不能理解为简单调减粮食总量。粮食安全是战略性问题。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抓粮食生产,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保护优化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做好“调”的文章。“调”主要是调优农产品结构,着力提质增效;调绿农业生产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新农村产业结构,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做好“调”的文章,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方子管到底。要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搞层层下指标的“运动式”调整。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既不能伸得太长,什么都管、什么都抓;也不能缩得太短,不作为、不愿为,对市场“无形之手”失灵的现象视而不见。当前,应重点强化主体培育,在单纯靠市场解决不好或解决起来效率不高的公共服务等领域多做补充补位工作。

【指点】两篇文章比较可以看出,策论型的文章其分论点小标题更多的以对策口吻展开;在段内论证中以对策为主,核心就是围绕怎么办来写,背景、解释的内容很少,都是为了铺垫出对策。对策议论结合的文章小标题比较灵活,段内论证中对策内容占一半以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