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所喜爱的那一些音乐

2021-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晓地说
克罗德•德彪西像

          二十世纪的新音乐(一)

    我们都知道,十九世纪末的浪漫主义音乐在德国结束了它的繁荣期,一个新的印象主义音乐呼之欲出,并开启了二十世纪新音乐的前奏。我们说,印象主义音乐的出现,无疑是在西方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意义。我以为,音乐中的印象主义的特点与绘画中的印象主义有着很多类似的地方。印象主义音乐喜欢对不同的色彩和音响作平面的并列,而忽视传统音乐中的调性和和声等某些结构要素。印象主义音乐重视器乐与和声的色彩的变化,甚至是在某些作品中,色彩性要素统治了作品的全部的总体结构。虽然印象主义音乐延续了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特征,但其独特的创作理念最终促成了浪漫主义主调音乐的最后解体,并迎来了二十世纪新音乐流派的群出不穷的繁荣期的到来。如,新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表现主义、民族主义、序列主义、简约主义等。

    我们也都知道,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开创了一代音乐新风尚的先河。音乐和绘画艺术一样,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也就是说,音乐创作从古典主义的保守再到新的音乐的开创,大大促进了音乐的繁荣,至今都尚未结束。新的一代音乐家都希望在音乐的语言,结构的发展上找到共同点,来重塑作曲家的角色,以及音乐艺术的本质。当然德彪西曾经这样口出狂言地说;贝多芬之后的交响乐,未免都是多此一举。他就是要把古典的音乐之堡来给予烧毁,来给予弃之,我是不以为然的,也是嗤之以鼻的。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一位被公认的印象派音乐的开山鼻祖。他的成功得益于法国印象派的诗歌和印象派的绘画,是他将它们的韵律与意境融合进了他的音乐里,形成一种音乐的风格,并影响和发展到了一代代的不同国家的音乐家们的身上。他在钢琴音乐中,特别注重柔和朦胧的音色,要求触摸似的弹奏和踏板广泛细致的使用。在管弦乐中,他特别注重乐器组中细分声部的织体创作,来突出细腻色彩的表现,以吸引感官刺激,以及暗示出一种对某种印象的感受。当然了,印象派作曲家们热衷的是绘画,素描等的标题音乐,以借此渲染出一种光与影的交替和各种变幻不定的气氛。所以他自己都这样说;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

    有人说,一部音乐史,就是不断地反叛前人,反叛权威,反叛历史。就像是伊索寓言里的狼和小羊的故事一样,他只是一只可怜巴巴的小羊,处于河的下游,心里知道,如果就这样下去,永远只能喝别人喝过的水。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要不就赶走庞大的狼,自己去站在上游,要不就彻底把水搅混,大家一起喝一样的水,要不就自己开创一条新河,去主宰新的一切。德彪西自己都说,传统并不存在,或它只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它并像人们想象得那么的完美,那么的有价值,过去的尘土并不那么受人尊重的。

    1890年,德彪西创作了钢琴曲《贝加摩组曲》,其中第三首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月光曲》。贝多芬也创作过同类的曲子,是属于古典乐派的作品,调式严谨,和弦中规中矩。但他却不一样,没有主旋律,重在表现心灵的感受与震撼,表现月光变化中的神秘莫测。贝多芬则是在描写月光时所流露出的哀伤心境,而他却是以歌唱性地唱出了宁静与舒适的诗意的感受。乐曲一开始所呈现的是温和委婉的旋律,给人一种起伏波动的感觉,描绘出月夜所特有的诗情画意。接着在一串和弦的晃动下,上声部轻轻地奏出富有歌唱性的月光曲,随后速度稍稍加快,流动的琶音犹如月光在湖面上荡漾。最后乐曲再现开头的乐思,以柔和的旋律描绘出一幅万籁俱寂,月光如洗的画面,把我们也带进了那飘渺如梦的意境中。有音乐评论家说,该曲的上行琶音是多么的轻盈,犹如向天空喷涌的清泉,随后在主属音的交替中恢复平静,主题在这一背景上伸展开来,是那么的宽广嘹亮而富有表情,是一首经典印象派音乐中的典范。

    1892年,德彪西根据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在1876年所写的一首晦涩难懂的同名田园诗而创作的《牧神午后》,也是被大家一致公认为的印象派音乐的经典作品。因为他突破了传统音乐的调式,和声和节奏的音色等方面的一些规则,开拓了一个新的音乐领域。他在音乐里是这样描述的,在爱情海的海边,午后的阳光下,牧神慵懒地吹奏着迷人的牧笛,回忆着追逐森林女神并与她们嬉闹欢快的情景。音乐的旋律细腻婉转,节奏复杂多变,和声织体美妙流畅,乐队配器色彩清新透明而变幻多端,集中地反映出他的音乐的特色。虽然作品的篇幅不大,却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一般。先由一支长笛轻声奏出牧歌风格的甜美舒适的主题来描绘出夏日沉静的森林深处牧神梦中的憧憬。主题反复之后,引出一段稍微激昂的双簧管旋律,模糊神秘的情调更加浓稠,中段的主题更加美妙。接着先由木管吹出一个较为抒情的主题,弦乐器和小提琴独奏交替进行,情绪变得活跃,成为了全曲的高潮。随后乐曲又回到开头沉静梦幻的主题,然后逐渐微弱,余音袅袅。在加弱音器的法国号和小提琴浮现出主题的碎片,似乎是从远处轻轻传来,又在那个夏日午后炎热的天空中梦幻般地悄悄消逝。难怪诗作者第一次听他在钢琴上弹奏完该曲后,激动地对他说,我从来没有料到像这样的音乐,把我诗中的感情撷取出来,并赋予它一种比色彩更热烈的背景。

    有时我在想,好的音乐有着永恒的魅力,时间不会在它的身上落满尘埃,而会把它镀上金光灿灿的光泽。也许我们无法明白《牧神午后》中所说的半人半羊的牧神被女妖迷惑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就像是我国神话小说《聊斋》里的狐狸精一样,更会让人云里雾里。但我们能听懂他的那种迷离的梦幻,那种诱惑的朴朔,是和现实与写实的世界不一样的,是和我们曾经声嘶力竭与背负沉重思想的音乐不一样的。其实,历史可以用音乐来分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音乐,就像是德国的贝多芬的《月光》和法国的德彪西的《月光》一样。

    我喜欢德彪西的音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