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二)

2017-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rita芬

  第一次看群体心理学的书,说实话,以前只是隐约觉得厉害的领袖都知道如何操纵社会舆论,但是今天看了书才发现,懂得这些道理,群众似乎更容易被操纵了。

 书中一直在强调,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能打动他们的只有极端的感情。这群体只会产生狂热而极端的情绪,同情心很快就会变成崇拜,而一旦它们心生厌恶,也几乎立刻会变为仇恨。这让我想起最近发生的罗尔事件。就在一天以内,罗尔从被全国人民同情的父亲,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大骗子。首先的是罗尔对女儿深深的爱打动了人们,后来被发现他并不是实在没有钱才筹款救女儿的,这强烈地引起了人们愤怒之情。群体的行动都是依靠情感在起作用。

 再看看3Q大战中,尽管腾讯最终获得了法律的认同,可是群体是感性动物,一旦360挑起的事进入人们心里,感性就会给这场战争下了一个定论,推理出来的结论也无济于事。

 法不责众,这四个字就能很好地解释一些奇怪的现象。我猜,二战的时候日本人,德国人能这么狂热地屠杀,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抱着这种法不责众的心态,当有一个领导者继续他们一个借口去这么做的时候,他们就进入到一种狂热的状态,特别是很多人一起做的时候,更加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了。

 但是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年代,女性的地位普遍较低,书中有些地方依稀可以看到作者对妇女小孩的偏执,甚至可以说是偏见了。还有一处提到了群体只像欺压他的暴君低头,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因为暴君而起义的群体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