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文拾贝

《诗经》258-1 大雅•生民之什•桑柔(一)

2022-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无色生香

《桑柔》是一首劝谏君王要安民保民的诗。



\color{red}{[wǎn]}:茂盛的样子。
:维,语助词。
:树荫遍布。
:剥落稀疏,句意谓桑叶被采后,稀疏无叶。
\color{red}{[mò]}:病,疾苦。
\color{red}{[tiǎn]}:绝,断绝。
\color{red}{[chuàng]}\color{red}{[huàng]}:同“怆怳”,凄凉纷乱、失意的样子。
:通“陈”,长久。
\color{red}{[zhuō]}:即“倬倬”,光明而广大的样子。
:何。
不我矜:“不矜我”的倒文。矜,怜,怜悯。

\color{red}{[kuí]}:形容马强壮,奔驰不停的样子。
\color{red}{[yú]}\color{red}{[zhào]}:画有鹰隼、龟蛇的旗。
有翩:翩翩,翻飞的样子。
:平。
:乱。一说灭。
:众。
:通“俱”。
:本指火烧后的灰烬,这里指人民遭遇战祸,剩余无几。
\color{red}{[wū]}:呜呼,哀痛之声。
国步:指国运。
:危急。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color{gray}{(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大雅》共有三十一篇,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的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荡之什》:荡、抑、桑柔、云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瞻卬、召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