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

文之心者,读书写作之魂也

2019-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我自带光芒Mini

《文心》的书评终于出炉了。不是因为写不出来,而是因为想写的太多。书大概是在一个多月以前读完的,那时我就已经完成了初稿,但好书就是这样,每次看都有新感觉,每次回味都有新的触发点,我犹豫再三,不得不改了又改。想写的东西越多,对提炼总结和语言组织能力提出的要求越高,这也是我迟迟不敢让它见人的原因之一。“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希望我的这篇东西没有毁坏这本书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美好。                                                                                                ――写在前面的话

初见2017版《文心》,封面古朴的画风立刻吸引了我,青灰的色系像极了民国时期女学生校服的颜色,再加上手绘的民国风插画,只觉得整个版面设计精妙绝伦,使人莫名感到内心欢喜,于是抱着观瞻的心态在kindle上买来了电子书。谁知拿起来便再难以割舍,一口气读完仍感觉不过瘾,当即决定再买一本纸质版放在家里收着,以便随时翻阅取用。正应了《故事思维》中的论断,“说故事永远胜于讲道理。”比起其他同类书籍一板一眼的说教,《文心》选取了三十二个生动鲜活的小故事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国文课基础到创作和鉴赏技巧的全部知识,其间穿插了1931年―1934年水深火热的国家形势,再现了民国时期真实的学校生活,寓教于乐,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

本书是由叶圣陶和夏丏尊合著的。在学生时代我就对叶圣陶先生很熟悉了,这是经常出现在语文课本上的一个名字,他写的《苏州园林》里关于建筑不对称的美,我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除了写文章出名之外,他本人还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也因为有了多年的教学经验才能将读书和写作的技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夏丏尊和叶圣陶是儿女亲家,关于此事这里还有个小故事,本书写到三分之二的时候两人的儿女喜结连理,于是二人决定将书写完后送给孩子们做结婚礼物。两个人志同道合已实属不易,又通过儿女的关系亲上加亲,想来到了晚年这个大家庭必是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想到这里我自动脑补了一部四世同堂)。

《文心》通过对三大问题的阐释展开。第一,读书和写作都是生活中实际需要的东西。我们通过读书学习别人的经验,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触发我们自己的素材,通过写作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这些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我们所学的教材并不是按照我们的认识程度编写,于是产生了不知所云的尴尬局面。第二,读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真正的读书,不仅要注意思想的获得,同时对于承载思想的文字、词汇、背景知识等也要给予收集和关注。第三,写作中的注意事项。书中从字词句的雕琢到对更高层次的创作、鉴赏技巧都给予了指导性的解读。严格地说,读书和写作这两件事密不可分,所以有些规则看似是为读书量身定制的,其实写作时也通用。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主线深入解读几个有启发的点。

读了很多书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可能是因为你真的不会读书。

作者认为:“读书要力求经济。”具体地说,时间有限,该看的看,不该看的别瞎看;要根据读书目的选择不同方式来进行阅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书读的多了自然就会写了。为此我也专门尝试过,想找找那种如有神助的感觉,谁知读完还是一脸懵,一本书少说也有二三百页,看完以后具体讲的啥都说不出来,更不用说下笔了。这样的情形在《文心》中也有了破解之法,读书时要做笔记,要有思考有触发,加深理解的同时为自己写作准备素材。以实用型书籍为例,根据我自己浅薄的经验,要先通过目录了解是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如果确定了要读,第一遍要通读,了解大意,同时要把触发点记录下来。第二遍要读关键性章节和段落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包括首、尾、序、跋,目的是掌握架构、理清逻辑关系和整理精彩细节,同时要画出思维导图。最后要读自己所做的笔记,在这个过程中会碰撞出新的火花,这就是写作中极好的素材。匆匆读过一遍意义不大,甚至白白浪费了时间。只有内化于心,把书读成自己的知识,才能有所长进。

文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关于这点,《文心》借王先生之口告诫我们:“文字只是发表思想感情的工具,思想感情须从各方面收得,只偏重了文字,结果文字也就空而无实。”《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写到:写作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需要建构且遵循规则的部分是科学,可以根据每种情境进行变化的部分是艺术。《文心》也不止一次地谈到,文字与很多学科是共通的,特别是绘画。我虽然是个绘画白痴,但对于其他艺术形式略知一二,就像唱歌需要练习气息、发声方法,舞蹈需要练习开合、柔韧度一样,写作也需要遵循科学的练习方法,它的基本功就是不断地输入输出。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积累的素材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而艺术本身只是表达感情的载体,因此演员需要体验生活才能塑造出立体的角色,著名歌手杨坤失恋的那年歌曲创作事业达到了最高峰,写文字同样需要品味生活,有生活的文字才有温度,情感才能饱满真挚。

要抱着终身学习的信念,将读书和写作进行下去。

由于家庭原因,书中小主人公乐华初中只读到一半就辍学去铁厂做了工人,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抓住机会一边提高岗位技能,一边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与以前的同学讨论,向老师和父亲请教,这样的学习态度对于我们来说也很有现实意义。有多少人毕业以后再也没有过学习,工作中马马虎虎,专业上不再精进,也不注重学习新的技能,下班以后逛街追剧,堕落的不亦乐乎。在竞争如此激烈,淘汰率如此之高的当下,学业虽然终止了,学习却不能因此停下脚步。我们不但要提高岗位技能,更要增强自己的危机意识,与时俱进修习新的技能傍身,这样一旦你厌倦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或者想换一种活法,你掌握的技能便能带给你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即使你不想离开单位,也能在主业之余多一份兼职,只要坚持在一个领域内不断深耕,相信我,兼职总会带给你意外惊喜。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尤其是近几年知识付费的兴起使得通过写作在北京买车买房也成为现实。因此“活到老学到老”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成为我们毕生的信念。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文心》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书中所讲内容对很多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学生时代只要不是整天在课堂上睡大觉的同学,一定或多或少地听老师谈到过。《文心》将这些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融入故事当中,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体系化地为读者呈现出来,读完深感醍醐灌顶。在其他书中了解到但没有真正理解的知识在《文心》中得到了完美的解答,同时也不免懊恼为什么没有早点读到这本书。如果在中学时期就看到这本书,在文字写作方面就不用漫无目的地进行这么多年;如果有两个这样优秀的老师教我们语文,我们也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想想我们上学的时候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课本编排来学习语文课程,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学完具体知识以外还收获了什么能力。《文心》虽然成书于上个世纪,对现在的语文学习乃至课程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