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古交这方热土
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日,是我毕业分配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
踏上古交这方热土一大早,我们在指挥部政工科科长卜客岭同志的带领下,乘坐着指挥部的大客车,从地处西山矿务局的指挥部转运站前往古交矿区建设指挥部报到。车上还有同去的安志才、刘坤侠、王林涛等指挥部的同事,以及杨平、魏惠平、尹根成等待分配、搭车前往古交了解情况的同事。当时太原通往古交的太佳公路路窄、坡陡、弯急,路上挤满了拉人、运货的各色车辆。时值雨后天晴,山上不时飘过的云雾瞬间就把车辆包围了起来,与路旁山包上郁郁葱葱的植被相互映衬,犹如置身于仙境一般,我的心里不时泛起浪漫的色彩。但是,好景不长,蜿蜒曲折的道路、时走时停的车辆,逐渐地把我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消磨的一干二净,车内原本活跃的气氛也慢慢地沉寂了下来。大家交头接耳、相互猜测着前方的情况以及即将到达的古交矿区模样,尤其是路旁山谷中不时出现的事故车辆残骸,更是让人提心吊胆了起来。经历四个多小时、近四十公里山路的奔波,到达指挥部时已是中午时分,我们几个匆匆忙忙地赶往食堂购买饭票用餐后,就在指挥部周围蹓哒、观察起来。下午上班后,去政工科、招待所办理完毕报到和临时入住手续,安顿好自带的行李后,我们分别前往各自所在的单位或部门报到。我被分往工程师室,安志才、王林涛分往经理处,刘坤侠分往计划处。工程师室在指挥部办公楼三层,我与尚玉书、吕长仁、田建国三位同志在同一办公室。组长尚玉书是个热情善良的东北人,他给我简单地介绍了设计室的情况以及现在施工现场急需图纸的现状后,就给我布置了寨望滩中学教学楼水暖设计任务。然后,安排人员与我一同领取桌椅和绘图工具等办公用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踏上古交这方热土第二天,我在煤炭部第七工程处施工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寨望滩中学教学楼施工现场,了解、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当时的指挥部仅有一座与招待所合用的六层办公楼,以及食堂、锅炉房和车库,除南侧山根下相邻的古交工矿区城建局的几排平房,东面三百米处指挥部的两栋住宅楼以及工程兵405团团部营区平房,以及一条刚筑路基、通往古交镇的宽阔土路(现在的金牛大街)外,周围均为当地古交大队的菜地、庄稼地和一座饲养站。我们沿着田间小路、穿越青纱帐来到正在进行土建施工的现场,向施工人员详细了解前期施工情况,初步协商了土建预留洞口等措施,与现场技术员郑宝龙同志(刚分配来的北京煤校毕业生)建立了业务联系后,就返回设计室开始了紧张的设计工作。
初来乍到,每当早晨我来到室外,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古交的太阳是从南面升起的,觉得有点别扭,可又不便向其他人询问。后来,在设计室通过矿区地形图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原来,古交矿区建设指挥部以及西侧500米开外的古交镇,建筑物和街巷基本上是依着北面汾河的自然走向而建的,建筑物北偏西42度,所以容易使人参照已有建筑物而产生太阳是从南边升起来的印象。真相大白后,我从心里暗自调整着方位,直到一周后才不再纠结于此事。而且,给同样郁闷于此的一部分同事做起了解释,使他们掌握了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