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绰号:民意的形象表达 文/浩荡白鸥

2023-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黄杨树

官员绰号:民意的形象表达

文/浩荡白鸥

  绰号,俗称“外号”,是人们给一些特定的人起的“小名”。现今人们的理解,外号多是贬意,所以,被人起了外号,外号的“主人”往往会恼羞成怒。而随便给一个人起外号,那是十分不礼貌的。

  但是,有些人的外号是咎由自取,人们根据他的所作所为,形象地给他起了外号,实际上曲折地表达了民意。比如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曾经披露的北京门头沟区原区长王洪钟的案件,其中就提到他为了追求看得见的政绩,大搞拆迁和市政工程,被老百姓起了个外号叫“王指倒”,意思是他“指哪儿哪倒”。盘点近年来落马的官员,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外号。很显然,这些外号是民意的“睛雨表”,应该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

  给人起外号的习俗由来已久,我以为应该以宋代为甚。翻开《宋史》,打开人物列传,发现起外号司空见惯、数见不鲜。不过,那时的外号并不一定都是贬意。北宋名相鲁宗道正直敢言,对太后、皇上直言不讳,面折廷争,无所回避。朝中大臣同列有什么问题,更是毫不留情。皇上给他起了一个别名叫“鲁直”,指出他太直了,一点弯弯道没有;朝中大臣、皇亲国戚则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鱼头参政”。一方面因为他的姓是“鱼”字头,另一方面更因为他“骨鲠如鱼头”。很显然,“鲁直”“鱼头参政”都不是贬意。

  像这样,宋代起外号为人点赞的有很多。大臣刘随做事敢作敢当、公开透明,人送外号“水晶灯笼”;杨家将中的“杨令公”,人送外号“杨无敌”;张玉,大将狄青的部下,英勇擅战,因为擅长使用铁简,人送外号“张铁简”;王继勋有勇力,在军中打仗时常用铁鞭、铁槊、铁挝,军中人称他为“王三铁”。得了这样的外号,不但不难为情,相反却是极为荣耀的事情。

  外号反映人的某些生理特点的也很多,不过,这样的绰号似乎与人格无关,不在本文论述之列。涉及人格的当然有褒就有贬。河南洛阳人张勋残忍好杀,每次攻破城邑,对那些俘虏或者无辜百姓,军校向他请示应该如何发落,张勋问都不问,就说两个字:“且斩”——先斩了再说。张勋因此得了一个绰号“张且斩”。除了这种为个人量身定做的绰号外,还有群体绰号。比如孔宗旦与李师道、徐程、尚同等四人为监司耳目,说白了就是好打小报告,爱告密,当时的人十分厌恶他们,把他们四人称为“四瞠”。但是,孔宗旦不愧为孔子后人,在后来他反对侬智高叛乱,宁死不屈,在史书中留下了美好的一面。再如,北宋时期,宋廷出现了五名奸臣,分别是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这五人被称为“五鬼”,其中尤以王钦若和丁谓最为著名。

  虽然这些绰号也未必全是准确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映了民意,这却是千真万确的。实际上,这绰号是民众对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人格品性的评论,其作用不容小视。绰号,涉及一个人的名节建设问题。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绰号,值得敬畏;民意,值得敬畏。每个人都应该以历史为镜子,尽其所能留下美好的名声。而类似“牛三千”“表哥”“王大扒”这样的绰号还是远离的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