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心理表征阅读《管理效果公式》
零、前言
目的:阅读《管理效果公式》这篇博客,并用心理表征的方式形成一篇日更。
Q:为什么要看《管理效果公式》这篇博客?(博客地址:http://blog.hiddenwangcc.com/archives/2780)
A:1、在听永澄老师领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时就提到了管理效果公式,很感兴趣,感觉好难放弃;
2、看永澄老师日更,再一次涉及这个概念,并且看到他一再强调:看懂这篇文章,就可以懂很多东西;
3,加入抄模群,里面提到的个人成长本质模型也在本博客中。
4,遇到的困惑好像可以用这篇文章来给予部分答案(我的猜测)
目标:以最高标准阅读
Q:为什么一定要以最高标准阅读?
A:记得以前我的榜样阳阳说的话,讲她练钢琴时的经历。
(以下为大意):她每周练一个谱子,第二周老师会换难一点的,第三周更难,以此类推。期间会有各种抱怨,不适应,觉得老师怎么可以如此教学。直到几个周之后,老师拿出第一周的谱子让她练习,突然非常流畅。她的钢琴技艺和审美不自觉的就拔高了。
我的理解:她在练习中不断的提高标准,最后那些开始看起来很难的,突然不难了,是其中的一些已经被克服掉了。
想到永澄老师说的,一定要做一些让自己有挫败感的事情,这样才能收获成就感。一直都在舒适区呆着,能有什么突破和成绩的取得呢?
这篇文章我所认为的最高标准是:
1、一字不差的阅读(李笑来对于专栏读者的要求),如何做到一字不差?我的标准是:全部手打一遍(本文约5千字)
2、在我当下的认知范围内能够读懂,并能有所对应。
3、写出自己的理解,形成文字。
结果:形成三篇左右的思考笔记,一篇简书作品。
任务
1,一周时间阅读并手打一部分博客内容,写出自己的思考及疑问。
2,形成三至四篇笔记,一篇简书作品。
3,时间范围:2月8日至2月14日
(事实证明,晚了一个周)
一、第一遍读后
读过永澄老师的日更,对于他的语言,好像都能明白,可又完全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内容。
我的心理波动:
- 这讲的啥?不就是说,管理是什么吗?(警惕“不就是“的小我思维出现)
- 看不太懂,还是刷个朋友圈吧。(警惕“畏难”的小我思维出现)
- 还是不懂,我是不是太笨了,跟同事讨论一下晚上吃什么吧。(警惕“逃避”小我出现)
从这篇文章的第一遍阅读来观察,我的小我很强大,可是,在刺激与回应之间,我有选择的权利啊!
- 电脑看容易走神,想看微信聊天——打印出来,没事就看。
- 如果你想跟同事聊天 / 刷朋友圈 ——看五分钟朋友圈,看十分钟的文章。
- 看不懂——使用留白工具,打问号。
- 你不是一直想在后宫团有所产出吗?——把这个作为成果拿出来!
二、使用心理表征的方式阅读
心理表征的构建流程:
- 导师:易仁永澄
- 关键词:管理效果公式中:FM=QIPGMI+E
- 构建:详见下文
- 关联:详见下文
- 刻意训练:暂无
- 复盘:待永澄老师点评后再做复盘
三、管理效果公式(关键词)及个人拆解(构建,关联)
管理效果公式明确定义
管理效果公式表达的含义:
管理效果是:
找准问题、明确目的、精准目标、精准手段、实时评估修正的综合效果
问题有效解决取决于:
- 澄清问题
- 明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 达成的目标
- 选择的方案和种类
- 持续的跟踪和反馈
管理的关键点:
-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 成本投入之后,换取更高的回报
- 问题是否被解决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即效果是否通过管理产生出来)
Fm:公式等号的左边,管理手段投入后带来的管理效果。
Qi:问题分析及界定,i表示的是问题的分类及层次。
我的初理解
我觉得高级的地方来了:Q是问题的分析和界定,i是问题的分类及层次。
那么:问题是什么?如何对问题进行界定呢?问题的分类如何分类?层次又是如何划分的呢?这些有没有套路和公式呢?可以帮助我们澄清出问题是什么?
老师的解释QI:
- 重要性1:说清楚自己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重要性2:有两个方向:1是向上拉升层次说明问题本质;2是向下澄清范围,这究竟是什么问题。
我的新思考:
- 这里面包含的重要意义是:定位。(定位工具有价值线定位,成长定位等)
- QI是一个限制指标,如果这时总结,就会将问题泛化。(此时关联到的是小我会将问题泛化)
- 如何澄清?持续的澄清化训练。
结合老师的解释,对于QI的重新理解:
- QI是重要的限制指标,它为了避免人的泛化,明确了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当下内含一个定位的问题,即你当下是什么样的状态,要去往哪里。 - 如何说清楚QI呢?
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向上拉升层次说明问题的本质;
二是向下澄清范围,这究竟是什么问题。而说清楚需要持续的澄清化的训练。
(此处留白:这里的澄清化训练是澄清自己的目的还是澄清自己的问题,这两者有何差距?澄清是否有专门的工具或者话术呢?)
P:目的明晰度,表示是否可以将目的澄清的程度。
我的初理解
目的的明晰度,是当我们将目的澄清了,接下来就是使用什么样的方案达到目的了。那怎么样去澄清我们的目的呢?我想到了正在抄写的个人成长模型v8.2。
里面有我们目的的几个来源:
- 兴趣导向
- 困惑/问题导向
- 他人要求导向
- 道德导向
老师给出的解释P:
P目的。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必须要澄清目的,目的越清晰手段就越精准。目的的清晰是高效能的基础。
目的也分层次,即在个人成长模型中的目的,背后的线路即目的的来源,探索本质来源,更高效。
我的新思考:
- 目的和目标有什么不同,在Port grow模型中,是不同的,port 里出现的是目的和目标,而grow里出现的只有目标没有目的。
- 目的是需要渐进达成,而目标是有效性的问题。是否可以理解为:一个是感性支撑,另一个是理性有效性。目标是为了达成目的的手段。
(老师在群里给出的解释:目的是你的意图,目标是对意图过程以及整个意图的具体描述)
*- 一定要澄清目的,想清楚了再行动。目的分层次。看个人成长模型里的几个目的,会发觉,他们最终都会指向汇总聚拢在一起。
我用幕布做了一个目的的来源树状结构:
G:目标,有效性
我的理解
目标是否有效,可用smart+正向+平衡来进行判断。
目标的有效性。——注意三个字:有效性!
设置目标或者有目标是没有什么太多效果的,只有目标是否有效,是否可达成这个目标。
目标是否有效的判断方式是:smart+正向+平衡判断
老师的解释G:
- 看要解决的问题是达成什么目标。
- 任何一个目的都需要渐进达成。
- 重点:目标是否和价值积累相关!
联想思考:
我现在在永澄老师的评论团,而在评论团不是我的目的。
我的目的是有价值的产出。
而现在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和目标。我要怎么处理这个未达成的目标呢?
平时看他们聊天就足够焦虑了。因为这个群层级不同,能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迅猛发展。自己慢如蜗牛。虽然现在慢,可不能一直慢下去!
记住:更大的价值是:要形成产品,有产出!有价值!
Mi:管理手段的多样性; i表示的是管理方法的分类及层次。
我的理解
这里的管理手段的多样性,我理解的是option,方案的选择,即grow模型里的option。
管理方法的分类和层次暂时不知道如何同旧知关联,暂且留白。
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一点点的打通,即:
为什么我在跟人沟通时,好心给出自己的建议却总是收获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原因就在这里!!我给他们的是方案!而没有帮他们梳理清楚思路。或者直接这么说,我根本没有闹清楚他们告诉我的目的和目标,我就急冲冲的给了方案。也许他们只是过来吐槽,放松一下心情,自己有了明确的解决方案。而我却刚好弄混乱!!!
老师的解释MI
- 前提明确才能选择方案MI(关联到个人成长模型中的方案系列产出模块)
- 要保证MI的有效性,要将P和G探索清楚,并将当下遇到的QI说清楚,并且动态的关注。
- 并且可以有效地使用E技能来帮助自己面对新问题。
我的新思考
方案的选择放在了后面,如同做PORT模型或者GROW模型,任务和方案TASK都是在后面一样。只有前面搞清楚了,弄明白了,才有方案的选择,产生行动或者任务。
E:实时效果评估及反馈
我的理解
注意前面都是相乘的关系,而在实时效果的评估及反馈的E,变成了+。为什么会是加呢?
实时效果评估反馈,我理解的是做完事情之后复盘总结。
永澄老师最近提到的是封装,相当于你是一个小的系统盒子,封装起来,成为一个小系统,从而产生价值或者效果,即变成一个积木,继续搭建下一个积木。
看永澄老师的原文是:
问题管理中有一个悖论:当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必然出现至少两个以上的新问题,别看这是个悖论,越早知道越能够有效地使用E技能来帮助自己面对新的问题。关于评估其实也是一个深水坑,要想能够做好这一点,先要知道前面的悖论,然后要能够认错(一旦问题变化了,自己原来的PGMI就都错了)最后再谈评估的技术(复盘,PDCA,目标管理的各级回顾,长中短期效果平衡,决策……)等。
我的新思考
复盘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永澄老师也在心理表征课里提到:如果不复盘,可能留存率只有10%。在这样一篇讲本质的文章里。永澄老师非常详细的讲了P,G,QI,MI,却没有非常详细的讲E。
前面都是在讲当个人管理效果公式,再回顾一下。
自我管理本质是啥?为了个人价值积累的效能。
管理是啥?管理是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为了投入成本解决问题来获得当下和长远利益的一种方式。
那再来看这一段话。
即当问题解决之后,会出现至少两个以上的新问题。
当出现新问题时,E技能凸显效果。E是什么?E是实时效果评估及反馈。
即将出现问题时,采取一系列的手段解决问题,做好反馈(这里我简化一下),面对新出现的问题。
或者说,当原有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时,可能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QI发生了变化,就需要新的MI和重新明确PG。
复盘,并不是简单的做一个复盘总结。这只是一个技术。同样,写反思自省日记也是技术之一。
加上E,比如,本身QIPGMI是乘法的关系,再加上E,就会变成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留白:这一点我似乎没有觉察到和真正的反思到当问题解决时,会出现至少两个新问题。另外,我想到的另一点,是当一个新的制度出现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为了维持制度的可执行性,必须在制度开始时,执行下去,并且发现问题,持续修正制度,并使其达到一个动态合理的状态)
四、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我似乎一直求快,虽然也跟着永澄老师在跑,也一直听他讲那句“持续做慢慢来”“成长从易开始“
可是!身边的人呼呼的飞速奔跑,不自觉的就很焦虑,被带偏。药山老师形容我:要么不动,要么乱动。我一下子想到春天的虫子,蠢蠢的~~
我没有思考过,别人飞快,可能是因为别人之前有足够的积累,可能是因为别人的思维方式,可能是因为别人的环境,可能是因为别人比我付出的要多。
可我只看着结果。
嘴里在喊口号,持续做啊,慢慢来啊。
可是实际上,却恨不能一口气吃个胖子,恨不能一下子全部打通。
从来没有想过慢下来,从来没有想过扎实的一步步走下去,沉下去。我连时间都不曾分配给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情上,那它又怎么回馈给我呢?
如果简单的记住了结论,并不能应用到工作生活,甚至不能和这些关联起来,那这个,就变成了:我知道,不就是XXXX,就变成了“我们知道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道理之一的佐证。
至此,管理效果公式里的每一个单词都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拆解了一遍。
现在再来回看:
- 自我管理的本质是:为了个人价值积累的效能。或者说,个人价值积累的效能是通过自我管理来实现的。
- 管理效果公式:问题的分析X目的明确X目标的有效X管理手段的多样+效果的反馈=管理效果的产生,或者说个人价值积累的效果。
问题是否有效解决,取决于是否澄清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目的,要达成的目标,选择方案的种类,还有持续的跟踪和反馈。
(打完这几行字,我联想到的还是几个模型,port,grow,刻意练习,元规范,至于如何关联的,暂不展开)
公式的说明: - 找准问题
- 明确目的
- 精准目标
- 精准手段
- 实时评估修正
留给我自己的问题:
- 如果我的问题是情绪问题,是否可以使用这个公式呢?或者说,这个公式是否可以转化成TMBRT来展现呢?
- 如果我的问题是换工作,转型的问题,是否可以使用这个公式呢?或者说,我怎么样用这个公式来分析自己的现状,澄清自己的问题?
- 如果我的问题是个人成长感觉很慢,总是掉坑,我应该怎么样用好这个公式呢?
(尝试着多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