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疑学社

无梦之境

2019-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落橘一叶

文/落橘一叶

《遥远的诗》的第二章,缘起于2019年3月的某次彻夜长谈。

00.

人生不能只在意结果,谁还不是入土为安,总有些事情对一个人的意义大过生命。

01.

叶行舟有时也会回忆起初识苏悬帆时的样子。苏悬帆的头发偏长,看着起码有个把月没剪了,目光有些涣散,很没有少年人那种精气神。但这不影响苏悬帆是个长得还算不错的小伙子,用班上一个男生的话说,“悬帆长了一张初恋脸”。

但叶行舟没觉得他长得帅,只觉得他像是沉迷嗑药的瘾君子。

熟悉起来的契机是某天中午在食堂拼桌吃过一次饭。叶行舟发现苏悬帆好像没她想象的那么寡言少语,他也爱笑,他只有仰头大笑的时候眼睛里有少年人那种灵动和鲜活——就像戒毒成功从戒毒所出来的瘾君子,目光一下子清澈明亮了。只是目光仍无焦点,叶行舟不知道是那焦点飘远了,还是自始至终就没对上焦。

在叶行舟看来,苏悬帆是个不懂“梦”的人。他走一步算一步,说好听了是活在当下,说难听了就是鼠目寸光。但叶行舟不把这事儿往不堪之处想,每个人有不同的活法,她叶行舟连自己的人生都没过明白,又有什么资格去指摘别人。

成长不过是学会选择。而苏悬帆习惯于走一步算一步的人生,他无法想象选择之后的结果。比如,面对加三选课。

对这样的选择注定是有的人笃定自信有的人犹疑不决。叶行舟是笃定自信的那类,苏悬帆是犹疑不决的那类。苏悬帆历史地理学得都够好,其次是政治,物化生大概都在及格线的边缘挣扎。但他不想也不能加选史地政,但似乎……没什么可选的了。

他说:“物理还是政治,这是个问题。”

叶行舟问他:“你想过学什么专业么?”

苏悬帆好像沉默了很久,终于说:“做记者好像挺好的,要么就考新闻系吧。”

叶行舟人如其名。她像江中一叶扁舟,随着荡漾的水波向前进——但并非随波逐流。她手里有一支桨,她不轻易用它,她容易知足,她自得其乐,却时刻记得自己确有一支桨,以致不迷失方向。

她有梦想。她梦想执起笔杆,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去用文字唤醒一些人。她想做记者。

苏悬帆是她遇见的第一个与她梦想相似的人。在这个过分飞速的时代里,大多数人想着的都是利益。而苏悬帆和她一样,想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做一个入世却又出世的人。

“我嘛只想考出上海,趁着还年轻应该多出去看看,体验一下别的地方的生活,不然我这辈子也太无趣了。”叶行舟如是说。

“不止是年轻时候吧,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多出去走走,毕竟我还有一个318之梦。”

03.

国道318,从上海到樟木,他的梦想是从上海骑自行车蹬到西藏。单程五千公里。

叶行舟第一次在苏悬帆眼睛里看见了梦想。对,就是梦想。他的目光有了焦点,有了年轻人该有的冲劲和干劲,他终于真正年轻了。

叶行舟说:“一个人么?”

苏悬帆答:“是啊,一个人。”

叶行舟说:“这也太危险了吧。”

苏悬帆说:“是啊,但去还是要去的。人生不能只在意结果,谁还不是入土为安,总有些事情对一个人的意义大过生命。”

比如骑行318……之于苏悬帆么?

叶行舟没问出口。

叶行舟大概能猜到苏悬帆所向往的旅行是什么样的。

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一台尼康D90,一个行李箱,一个双肩包,五千公里。

去感受自由,独立,和平原高原丘陵山脉雨林草原荒漠。

苏悬帆说:“这是我一辈子的梦想,不去会遗憾终生。”

04.

苏悬帆没有把“梦”只停留在“梦”。虽然在他和叶行舟那次灵魂聊天之前那确实只是个梦,聊过之后那就变成了梦想——毕生的梦想。

梦和梦想的差别大概就在,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如何实现你的梦。

后来的苏悬帆无数次在图书馆研究《中国国家地理》,不厌其烦地对叶行舟絮聒着沿国道318有哪些地方值得去看看。

叶行舟其实没什么兴趣,她只关心那些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

只是说起这些事儿的时候苏悬帆总是格外得多话。他的目光里是希望,是梦想。叶行舟总说,在谈国道318的时候,苏悬帆的眼睛里,是有光的。叶行舟这么说的时候,苏悬帆总低头笑。

叶行舟有的时候也会琢磨,苏悬帆大概很适合去《航拍中国》之类的节目组做摄影师。去游历名山大川,去铭记江河湖海。

活在他梦里的,美得无与伦比的名山大川,和江河湖海。

但苏悬帆从来不是个活在梦里的人。他是舟上悬着的一面帆,无论飘得多高,却始终清晰地明白自己被一根桅杆拴着。那根桅杆,大概就是新闻系。

新闻系是他梦想的一部分。他想去拍纪录片,去纪录大好河山,去揭露人情冷暖。

05.

后来呢?

每当故事行到最美的地方时,总有人要问一句“后来”。

后来他们经历了合格考等级考——最后,高考。

后来苏悬帆真的骑上了他的自行车,在他还不知道自己高考成绩的时候。

后来苏悬帆在湖北查到了自己的高考分。出奇的好,他的梦想似乎近在咫尺,无论是西藏,还是新闻系。

后来苏悬帆在拉萨和他的自行车合影。

后来他接到了家里的电话,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后来——

06.

苏悬帆的追悼会来的人不多。毕竟十八岁的少年也没多少熟人,不过是初中高中几个最熟悉的朋友,还有几个亲戚。

叶行舟站在最后一排,静静地听苏悬帆的家人悲痛地呜咽。

那个时候的她只想起了苏悬帆高一那年对她说的话,他说“总有些事儿对一个人的意义大过生命”,他说“不骑一次318我会遗憾终生”。

现在他骑了一次318了,却再也没有终生了。

他连遗憾终生的机会都没了。

叶行舟不知道该说什么。

苏悬帆这辈子没有遗憾。他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他最大的遗憾大概就是,他再也没有机会遗憾了。

苏悬帆是在回程路上死在四川的。时值盛夏,318的四川段在山区,新的水泥路正好在翻修,于是苏悬帆骑了老的泥泞的318,谁知发生了塌方。

他最后的结局只是午间新闻连连看里的一段话——

“国道318四川段发生塌方,导致一死两伤。死者系我市著名市重点高中毕业生张小帆(化名),据悉他已被某985高校录取。”

07.

一个人走了,别人的人生还在继续,谁没了谁不能活。

叶行舟从新闻传播学院毕业后去了电视台的纪实频道,专拍地理类纪录片。在一次例行会议上,策划部门的领导说,想做一档关于“骑行族”和“爬楼党”这类有特殊爱好的人的节目。

叶行舟一时发愣。

她想起了多年前与苏悬帆的对话。

“有的时候啊我也在想,那些骑行318的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后悔过吗?后悔这次旅行,或者这项爱好?”

“人生不能只在意结果,谁还不是入土为安,总有些事情对一个人的意义大过生命。”

就像骑行318,之于苏悬帆。

08.

叶行舟在做“骑行族”那期节目的时候,才第一次进了藏。她始终对这片陌生而神秘的土地充满了敬畏。敬她美得让人哪怕拼了条命也要见一面,畏她真的让一些人送了命。

回程的时候路过一个加油站,司机老王看了看仪表盘嘟囔了句“该加油了”。

加油站的小伙操着一口四川口音,说了句“92号加满是吧?”,得到老王肯定的答复之后,把弄起加油枪。

叶行舟随意地抬头瞟了一眼——这一眼让她瞬间怔住。

苏悬帆。

那一刻她只想到了苏悬帆。

那个侧脸,像极了苏悬帆。

只是那不是他,叶行舟肯定那不是他。不是因为苏悬帆已死,而是那个小伙子的眼神里,有早已从苏悬帆身上消失的惰怠和无神。

只是她还是没忍住和他搭了两句话。那个小伙子生在318边上,长在318边上,也会一直在318边上生活、老去。

“看着一辆辆车从318边上开过去,我就看着他们往远方走,我也想去看看啊,但想想,也就是想想。”

那个想想的人活得好好的,吃得饱穿得暖睡得着,未来的生活是结婚生子,一辈子在这条国道边上 。他的孩子或许也会生在318边上,安安稳稳地在318边上长大,一代又一代。平平无奇,平平安安。

那个不止停留于想想的人,那个切身实地地去尝试了一下下拼搏了一下下的人,现在成了墓碑上的一行“风正一帆悬”。

叶行舟除了沉默,不能说任何评价。

09.

节目播出后反响很好,更多年轻人实践他们的梦想。

叶行舟不知道是不是该快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